从个人的角度上来说,皇帝还真希望林黛玉的次子过继回林家。沂王想让孙子过继回林家, 表面上看不过是恐下面的几个儿子心里不平衡, 或者是内宅起火, 与其等将来小儿子小儿媳妇们巴着长子长媳认为长子长媳有钱又是大哥大嫂就应该养着他们——这种事情, 虽然在皇室宗亲里面比较少但是也不是没有——沂王宁可舍了一个孙子,保证自己的儿子们能够自食其力、一家子能够团结齐心, 把日子过好了, 而不是存着吃大户的念头。
而在皇帝看来, 沂王想把孙子过继回林家, 除了为了儿孙, 还为了他这个哥哥。
毕竟, 让沂王府掌握了太多的财富,将来他们兄弟俩老去之后, 下面的孩子们是不是一条心,那就两说了。
想到未来, 皇帝就忍不住庆幸贾琰跟林黛玉是嫡嫡亲的表姐妹, 因此,就是他跟沂王百年之后,只要贾琰跟林黛玉好好的,那么,林黛玉手里的财富就可以继续在掌握之中, 贾琰、林黛玉和贾家兄弟、薛宝钗五方, 就能够让中原再稳定个五十年。
对比之下, 岭南的情况就严重了。
严家在岭南, 已经比甄家在金陵,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更重要的是,严家的野心实在是杠杠的。
如果是武将,有太|祖|遗训在,杯酒释兵权,把武将荣养在枢密院,这都不是难事儿,可严家走的是商人的路子,而商人有多厉害,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
要弄到严家,不算很难,但是,要弄倒严家却不影响到百姓,那才叫难。
这才是皇帝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
这也是皇帝极少往严婕妤宫里去,就是去了,也只是纯盖棉被聊天的重要原因。
对于这一点,严梦茹自己也十分为难,可是她本来年纪就不大,而且作为低层妃嫔,连一宫主位都不是,甚至见不到自己的母亲和祖母,又是这种事情,叫她如何能说出口呢?
她也只能埋怨家里把她送进宫来,却不想想当今皇帝已经是半大的老头就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气了。
也因为皇帝没有真正碰过她,严梦茹在后宫里面很老实,落在有心人的眼里,那就是她十分谨慎。至少太上皇后对她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可是不错归不错,怎奈连九嫔都不够给太上皇后请安的资格,更何况是连九嫔都不是的严梦茹呢?再者,太上皇后身边养着皇后生的宁国公主,就是看在这个自己从小猫崽子一般大养到今天的孙女儿,太上皇后也不能插手做什么。
所以,即便是风评在太上皇后这里不错,太上皇后也不曾理会过这个严婕妤,逢年过节给宫里的赏赐,严梦茹没有多拿一分也不会少一分。
至于太上皇,就跟皇帝一样,太上皇能够对甄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是因为甄家是他的老人。可是严家是皇帝的人,又不是太上皇的人,太上皇愿意看到严家一家独大?就是不看在国家和皇权的份儿上,看在自己跟前养的小孙孙的份儿上,太上皇也不可能给严家和严梦茹好脸色看。
所以,听说了小孙孙的烦恼之后,太上皇就道:“不就是几条船么!怕什么?乖濎儿,皇祖父叫下面给濎儿造。”
年纪十岁的楚王立刻道:“才不是呢。皇祖父,您听说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