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壮点头,同时还给我讲解什么叫鸣鞭。
鸣鞭在唐朝就出现了,是每天皇帝上朝和下朝的时候由专门的人挥动三鞭。提醒官员上殿和退朝。有时候也会在祭典仪式上使用。
到了明朝,鸣鞭的规格更是严格控制,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甚至连挥鞭的人都换上了专门的锦衣卫。
明朝也是唯一一个,只要臣子犯了错,殿堂之上可以直接鸣鞭抽打的朝代,甚至于直接打死都不是没可能的。
可是到了清代以后,取消了锦衣卫,挥鞭的人就成了皇宫的大内高手。再往后,随着国力衰薄,就由内宫的太监兼职挥鞭了。
听到这里,我又提出异议:“你不是说是明朝的太监墓吗?又说清朝才是太监挥鞭,你丫不会是想说一个清朝太监穿越到前朝去了吧?”
“非也非也,他就是个明朝太监,所以说这鞭子珍贵啊。你说,后来清朝的习俗,是不是就是从他那里流传下来的。而且普通的鸣鞭充其量就是个不值钱的古董,你手里这一根,是法器啊,消灾辟邪,打人生魂,抽杀恶鬼都是杠杠的。”
李壮越说越像是江湖骗子了,我让他赶紧打住,提醒说这不是一根,这就是半截。
李壮面上有些尴尬,说当时自己也刚出道,不敢太『乱』来。这鞭子一半在棺材里的尸体手中,一半在墓室门口,他没敢硬从尸体手中掰下来带手柄的那一截。
“谁知道是不是那死太监没事的时候出来遛弯甩甩鞭子,给弄坏了也懒得捡回去,所以我处理完那次的事情之后,就给他盖上棺材盖就溜了。”李壮说的义正言辞。
不过我想象不到,李壮还有过这么怂的时候。李壮也看出了我意思,吹了一下刘海,强硬道:“我都说了,那是我刚出道的时候。要是现在,小爷非得把整根鞭子拿出来不成,他要是敢跳,小爷打得他怀疑人生。”
听着李壮一路上侃侃而谈,紧张的情绪倒也轻松了不少。
白家伟开着车一路到了一个偏僻的修车厂,里面一个人都没有,都废弃了,只有摆在地上堆积生锈的各种汽车零部件。
我问白家伟来这里干嘛?白家伟和我们一起下车,指着前面一个大仓库,说胡斌鸿就住这里。
胡斌鸿就是昨天的白大褂,这是他的名字。
按照白家伟得到的档案,胡斌鸿有过多次进入监狱蹲号子的经历。不过他平时也都是小打小闹,也就是偷个钱包电动车之类的,最狠的时候也就是跟人街头斗殴把人给砍成了轻度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