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总是得找找原因的,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而改变欧阳修的想法吧?
“皇帝年幼手中根基不稳,贸然亲政,只会让朝政动『荡』,朝政动『荡』会使官员被迫选择站队,严重者还会有兵戎之『乱』,这两种一旦爆发则整个大宋都可能将有生灵涂炭之风险。
大宋一旦动『荡』,政局不稳,那长时间对大宋虎视眈眈的辽和夏便将有可能大举入侵。”
欧阳修所说的这个倒还真的是赵祯早日亲政所面临的最不好的结果。
“贤弟啊,你所言也对,可大宋现如今看似繁华,其实就像是一匹负重早就已经达到自身极限的骏马,任何一个变故都可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苏诚这话刚说完,欧阳修马上便道“如此,官家便更不应该早日亲政成为压垮那马儿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贤弟,依愚兄之见官家不仅要亲政,而且还要马上执行,即便是官家不亲政,不去做那根稻草,你就可以保证没有其他稻草吗?与其提防着有稻草压垮那批马,为何不想办法减轻那匹马儿的负担,把那些没用的东西统统都扔掉。”
“若是那些东西都是名贵之物,任何一种都无法扔掉呢?”
“贤弟啊,即便是再名贵的东西该扔就得扔,再名贵也有孰轻孰重,若是忍痛扔掉一些个相对来说不算重要的,却在旅途之中得到一些个更为贵重的,你仍还是不扔?”
苏诚与欧阳修虽然谈论着朝政,但是言语之中却用马打了比方。
双方都是聪明人,不用说的明白便已经能够心领神会了。
有时候一些事情说的太明白反而会变了味道。
“若是再也找不到那么珍贵的,那该当如何?”
“是,这是有可能,但是你总不能因为这个可能就放弃了旅途,平平常常的了此余生吧?年轻人还是要有拼劲儿的。”
“贤弟,读书人千辛万苦的考取功名,不是为了在官场上得过且过的,最起码也应该当得起读书人三个字,读书人都不敢去为大宋的未来拼上一把,那大宋的希望又在哪里,若是每个读书人都与贤弟的想法如出一辙,那等辽人积蓄起力量来,大宋将会不复存在。”
也许是因为苏诚的那一番话,欧阳修把自己喝得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