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出来, 周遭又安静了。
“哦?”大长公主看着公子, 唇边仍带着微笑, “你这般想?”
“明光道不过区区贼人,却让你这你堂堂侍中去议和,朝廷颜面何存。”公子的兄长桓攸皱眉道, “我以为不妥。”
公子道:“若明光道只是区区贼人,何以横跨四州,所向披靡?明光道今日之势,天下诸侯无一可及,相比之下, 我区区一个侍中又何足挂齿。若可将明光道之事解决, 乃天下之幸, 又何必计较区区虚名。”说罢,他向秦王道,“此事,还请大司马决断。”
秦王颔首, 沉吟片刻,对大长公主道:“元初胸怀天下,孤深为敬佩。未知皇姊以为如何?”
我喝一口茶,心中冷笑。
这狐狸, 公子问的是他,他推给了大长公主。
我以为大长公主好不容易盼到了公子回来, 必然不乐意让他离开。却见大长公主叹口气, 面上露出感慨之色, 看了看桓肃,道:“元初既有这般志向,实乃家门之幸,先人皆可欣慰。”
桓肃颔首:“正是。”
大长公主向秦王道:“此乃大利天下之事,我等恨不能亲赴,岂敢阻拦。”
秦王微笑:“皇姊与靖国公果然深明大义。”说罢,他向公子道,“如此,明光道之事,尽交托元初。”
我心中不有一喜。
公子看着秦王,颔首:“大司马放心。”
这照影阁所宴请的,都是桓氏的家人和显贵,宴罢之后,外面的天色已经全黑,四周早已点起灯来,明晃晃的照得似白日一般。
如我所料,散席的时候,大长公主留我和公子在桓府过夜,公子蜿蜒推拒,说还要回宅中处置些公务,不可拖延。
大长公主没有坚持,如方才宴上一般随和,嘱咐公子莫太过劳累,而后,让我们回去了。
对于大长公主的桓肃的宽和,我和公子都颇是意外。
走出照影阁的时候,青玄忽而向公子说,他想回公子从前的院子里收拾些东西,今夜在桓府中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