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伯阳不以为意:“没事,这边的高铁刚刚建成,往后只会有更多人来旅游,我是打算先卖点手工艺品过渡一下,等情况好起来之后——咱们那间屋子不是挺大的么,房间也多,拾掇一下还可以考虑开间客栈,连房租都省了。”
苏伯阳计划得很美好,苏锦见他心里有成算,不像是会轻易改变主意的样子,于是劝了这一句也就不再说了。这些钱终归是属于苏伯阳的,苏锦可以提建议,却无权支配,是好是坏,且让他试试看吧。
……
苏伯阳好歹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在老家这边还是有一定人脉,很快就找到了靠谱的批发商,进了一批货,同时也与字画店的老板签下了一年租约,这样一来二去,苏伯阳仅剩的一点存款几乎都倒腾进去了。
万幸的是,字画店本身的装修不错,并不需要他花钱翻修,于是等第一批货到后,父女俩一块将店里店外打扫干净,修整了几日,就正式开店了。
苏伯阳可能还是对以前的服装厂心存执念,新店铺连名字都没变,仍是叫“锦绣”,他还特地订做了一个崭新的招牌换了上去。
苏锦在帮忙将货品摆上架时,发现苏伯阳进的东西虽然花俏,但用料和款式上都透着一种抹不去的廉价感。清阳镇是纺织之乡,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也基本上是刺绣做的小饰品小玩意,不过这当然不可能是手工织绣的,都是流水线生产,成本几块钱,定价最高也就几十块,放在景区商店里,特别受女孩子欢迎。
苏锦拿起一个绣着荷花图案的荷包,用手摸了摸上面的刺绣,心中立刻就有了定论:针脚太疏,丝线过粗且没有韧劲,荷花边缘上绣得尤为不用心,不仅颜色没有分层,而且摸上去能感觉到起球,整副图案看起来干瘪瘪的,丝毫没有凸起来的立体感。
但想到这是批量生产,要求这么高也是难为人家了。
虽说现在用机器制造十分方便,但有些东西,机器却永远取代不了人工,苏锦想了想,俯身从一堆货物里挑了十几只没有绣制任何图案的纯色荷包。
苏伯阳看见后,还以为女儿喜欢这些小玩意,说道:“这都不值几个钱,你要是中意,爸给你去订做几个质量好的。”
苏锦摇了摇头,笑笑:“我不是要自己用,只是想拿来练练手。”
“练手?”苏伯阳觉得奇怪,他看着苏锦把不知什么时候买回来的全套针线包取出,这才恍然,“你是想自己绣着玩?”
苏伯阳记得她对刺绣一窍不通,于是苏锦就借口说自己看了一些专业书,很感兴趣,打算试试水,苏伯阳并不怀疑,反正现在不忙,女儿能找些事情来打发时间也好,免得闷坏了。
店里还设有一个小小的内室,之后就变成了苏锦专属的工作房。平时白天苏锦就带着工具坐在里面绣东西,偶尔在苏伯阳外出时帮忙看店,这种重复且单调的生活非但没有令她厌烦,相反,她却适应得很好,可以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工作房里坐上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