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急缺人少,她不得不张贴长期招工的布告。
村里人纷纷踊跃前来帮工,但大多都有田地,百姓手中田永远是最实在、最稳妥的投资,遂大伙儿最多便是拿上十几坛赚取差价,量越多便越优惠。
好在,在小贩与乡亲的帮助下,十里八村来应聘的也不少。
其中也有不少好吃懒做、嘴碎事多、手脚不干净的,刚试工没几日就惹出不少麻烦。
刚来时瞧着人挺好,不想几日露出狐狸尾巴。
韩晴无奈,只得亲自面试前来的帮工,令韩晴意外的是,林有天竟主动来帮忙。
夫妻俩合力其心,一日之内终于聘下二十来人,以缓解紧张的订单。
如今作坊加上豆腐坊,每日出入作坊少说也有五十来人。
后院虽然较为安静,但也住下七八个长工,偶尔也会喧闹,多少有些不便。
韩晴不由内疚,拉着自家娘亲与爹爹,在屋里头说说心里话。
“爹娘,等晴儿日后赚了大钱,再给爹娘盖大房子,不必挤在大院里。”
韩父连连摇头:“爹爹知你的心意,可你爹你娘还没老,盖房子的事就让我们自个操心吧,如今你已是嫁出去的姑娘,该多孝敬孝敬你公爹和婆婆。”
“我晓得哩,昨日大哥大嫂便与我说要盖房子,公爹和婆婆他们都欢喜着呢。”
林家老宅着实住不下,云海已经七岁,断然要分房。
将来云光、小花长大,也该为其准备房间,就是她与林有天……有了孩子,也该多备个房间。
而且常年累月下来,黄泥土房也出现不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