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越南人遍布东南亚海域河岸,被称之为水上人家。
越战结束,不少水上人家习惯了水上生活模式,并没有回到岸上,他们在海岸边港口处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小画眉,故事开始了。
很久很久以前,住在水上的渔民明先生带着自己刚满五周岁的女儿阿芝去了一趟理理发店,明先生上一趟岸不容易,他让理发师给阿芝剃了个大光头,阿芝妈妈去年过世了,他不会给她梳头发,既不会梳头发也不会做衣服,只能和邻居要来他家孩子穿不下的衣服,邻居家的孩子都是男孩。
穿着男孩衣服的阿芝剃成光头后,看起来和街上的男孩没什么两样。
为了能赶在天黑前回家,明先生挑了山路走。
在那个三叉路口,忽然冒出来几个人。
那几个人拿着棍子在他头上一阵乱敲,明先生手里紧紧握着阿芝的手,眼前一黑。
醒来后,明先生发现自己被丢到黑压压的船舱里。
庆幸地是,他的阿芝就在他身边。
三天后,明先生被带到更大的船上,背部被烙上记号,一个象征着“海奴”的记号。
小画眉,我们曾经一起看过一部由BBC摄制的“海奴”的纪录片,当时,米其林大厨正在给我们烹饪龙虾。
小画眉,还记得吗,纪录片以极为煽情的开场白告知喜欢顶级海鲜的食客们,你们盘子里的山珍海味有可能都来自于“海奴。”
海奴,统称为海的奴隶。
海奴:一旦在后背被烙上记号,就意味着你之前的姓氏家庭和你毫无关系,你将终身在海上劳作,不知年月。
船只需要维修或者兜卖海鲜时,海奴们会被送到小岛去,这个小岛永远没有靠岸的船只。
生病丧失劳动力时海奴们就被留在小岛自生自灭,好了就回船上,死了就堆成一堆白骨,白骨堆插上以树木拼接的十字架,一条生命就此消完,没人知道他来自哪里,姓甚名谁。
在这些人没变成海奴之前,他们也许是律师,也许是教师,也许是谁家的宝贝儿子,谁家女儿的心上人。
现在,怕是要添上两样,是谁的外公,是谁的……母亲。
小画眉,故事还得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