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朗撇了一眼杨峥,见他仍旧低着头喝茶,似没听他二人说话,语气也大了些,道:“这个还用说,肯定是喜欢第二种选择了,能不杀人,最好是不杀人?不过那些武将可就不喜欢了?”
“这是为何?”张本奇道。
徐朗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嘛,不打仗他们如何立功?”
张本一愣,随即笑了笑道:“这话儿到是不错,不过我还是喜欢第二个选择,不瞒你说,我还真没看到一国之君归顺的样子呢?”
徐朗道:“还能有什么样,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绶符节,降轵道旁。”
张本道:“这到是!”
“看黎家的样子多半是选择第二种,不过咱们也不能不防着点?“徐朗忽然道,声音大了几分,并且目光看了看杨峥。
张本会意,语气同样提高了几分道:“军师此话怎讲,难不成黎家还有什么别的想法不成?“
徐朗嗯了声,道:“如今的局面虽对黎家不利,但别忘记了,范文巧、郑可这些忠诚之士,可还追随黎家,难不成他们会做出当年勾践的举动,投降是假,卧薪尝胆是真?我们不得不防着他们困兽犹斗,狗急跳墙……?“
张本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道:“军师此言倒有些道理,那范文巧、郑可虽未必有范蠡、文种之才,但也不得不防,倘若他们真有这个心思,投降我们反而是对他们大大有利!“顿了顿,继续道:“化被动为主动,等局面稳定了下来,收获人心,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便有了图谋安南的可能?如此说来,对这黎家父子,咱还不能大意?“
徐朗这么做,目的很明显,他怕杨峥太过年轻,在立下如此大的功勋后,一时得意,去了谨慎之心,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身为谋者,自有这个提醒的职责!“
“张大人所言,句句言之有理啊,大人若能本着这份心思与黎家父子周旋,防范于未然,必是大有好处的?“徐朗笑着点了点头道。
两年来,张本没少出力,好不容易有了这番局面,身为大明臣子,骨子里自是希望经过这一番整治,安南能顺顺利利的融入大明,这样一来,大明也好放下心思对抗北面的大敌蒙古人……?“
“这黎家兄弟,咱还是要留一手才好……?”张本自言自语的道。
两人对话,杨峥一字不落的听在了耳朵里,这些顾虑他不是没有考虑,但一国两制的好处不言而喻,更何况他也不是没有准备?所以两人或明或暗的提醒的话儿,他权当没听见,只是一味的低头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