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栋酒楼,轮规模小了点,但店门首彩画欢门,设红绿权子、绯绿帘幕,贴金红纱栀子灯,装饰厅院廊,约一二十步,分南北两廊,皆济楚阁儿,稳便坐席。
此时,灯笼高挂,烛荧煌煌,上下相照,好不雅致。
从大凡入店,不可轻易登楼上阁,恐饮燕浅短。如买酒不多,则只就楼下散坐,谓之‘门床马道’。初坐定,酒家人先下看菜,问买多少,然后别换菜蔬。亦有生疏不惯人,便忽下著,被笑多矣”。可看,这是一家民间的酒家了。
就在杨峥微微楞了楞神之际,人群里才挤出了一个店小二,虽是冬季,但那小儿仍是一头大汗,衣着单薄,踹着粗气道:“小店规矩,大抵店肆饮酒,在人出著如何,只如食次,谓之下汤水;其钱少,止百钱五千者,谓之小分下酒。若命妓,索唤高价,细食全要出著经贯,不被所侮也”。
“如煮酒,或先索到十瓶,逐旋开饮,少顷只饮五六瓶佳者,其余退回,亦是搜弊之一诀也”。
那店小二一口汉话说得还不算太熟练,一番话儿说下来,费了好半天功夫,杨峥倒还罢了,黄福年纪大,早就想去进去坐下喝杯水酒,歇一歇酸麻的双脚,有些不耐烦的道:“行了,你不用说了,我们不会的会问的?”
那店小二一脸无辜的点了点头,有些紧张的看了一眼黄福,道:“那客官请进?”
杨峥率先走了进去,跟着黄福,再其他人鱼贯而入,在左侧的一张圆桌旁找到了高航,众人挨着落了座位。
那店小二看众人落了座位,这才凑过来,用不太熟练的话儿道:“几位客官人数不少,不如来个”四司六局“如何?”
所谓四司六局,原是登门操办酒宴的服务机构,这是南宋京都的创新。南宋京都,宴会众多,如春宴、乡会、鹿鸣宴、同年宴、寒食、清明、端午、重阳乃至弥月祝寿以及红白喜事等,连续不断,而且名目繁多。为适应这种需要,京都临安,出现了“筵会假(借)赁”的“四司六局”的新行业。据《武林旧事》卷《赁物》记述,“凡吉凶之事,自有所谓茶酒厨子,专任饮食请客宴席之事。凡合用之物,一切赁至,不劳余力。虽广席盛设,亦可咄嗟(顷旋)办也”。不过这种酒席上的东西,经过元朝百年,大明半个世纪,早已便了味儿,再辗转的安南后,早已成了酒桌上的菜肴了。
杨峥听得好奇,扭过头问道:“何为四司,何为六局?“
店小儿平日里似对这个词儿解释得几多,听了杨峥的询问,口舌竟是灵活了不少,道:“所谓“四司”,就是帐设司、茶酒司、厨司、台盘司。帐设司,专掌仰尘、录压、桌帏、搭席、帘幕、屏风、书画、画帐等布置、打扫事项;茶酒司,或名宾客司,专管邀宾宴会、送迎亲姻,传语取覆、请坐、斟酒、上食和喝揖等,协助主家招待宾客的事项;厨司,掌筵会时放料批切、烹制菜肴;台盘司,专管菜肴上桌与碗般清洗等项。
所谓“六局”,即果子局、蜜煎(饯)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和排办局。果子局,负责筹办装点时新水果、南北京果、海腊肥膊等;蜜煎局,供应蜜饯盘果等物;菜蔬局,采办异品菜蔬、时新品味等;油烛局,掌管灯火照明工作;香药局,提供香料龙涎、沉脑、清福异香、香球与醒酒汤药饼儿等;排办局,掌管椅桌与酒扫、拭抹等事。“
杨峥哦了声,道:“既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便点一个试试?“
店小二大喜,这个菜肴听起来不错,却也是要银子的菜肴,平日里极少有人吃,难得有人吃上一回,如何不欢喜,说了声:“客官请稍等!“便喜滋滋的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