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鱼脍也好,沙西米生鱼片也罢,大多都是用淡水鱼制成的,所以被污染的可能性高到没有边儿。
大多数寄生虫卵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必须煮沸十分钟以上才能彻底杀死。
所以你觉得沙西米美味鲜嫩,那是你的事情,反正这种东西我是绝对不会去碰的!
早在十九世纪初,一些日本医生记录了一种被称为“头痛综合症”的奇怪病情的爆发事件,患者均声称在睡觉的时候头部有剧痛甚至快要爆炸的感觉,以至于时常在梦中惊醒,部分档案还记载了病人在睡眠当中猝死的病例。
怎么样?听上去像不像曹公的头风病?
所以我们不妨大胆假设,这种头风病的爆发与喜欢吃生鱼的嗜好之间有很大关系,曹公脑内的风涎很可能正是由寄生虫形成的囊肿!
我拿出自己的手机调出一张照片展示给小丫头们,据说这张照片就是当时那几对夫妇拍下的被吃了一半儿的吴郭鱼。
反正我绝对不会这样烹饪吴郭鱼,如果真想在野外过一把野炊的瘾,最稳妥的办法便是把鱼头和内脏全部摘除,只拿大块的鱼肉放锅里熬煮鱼羹。
因为野外的烹饪条件不佳,火候难以把握,如果用烧烤的办法,整个鱼身往往受热不均,很容易出现一部分被烤焦而另一部分仍旧夹生的现象。
如果经常食用没有彻底烤熟的鱼肉,那么误服虫卵之后感染中标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自然界中有一种被称为“双钩蛲虫”的寄生虫,它在一生的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一种很奇特的两段式寄生。
首先虫卵通过河水这一媒介寄生在鱼类的体内,于肠道中逐渐孵化成幼虫,之后幼虫会咬开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终定居在鱼类的大脑当中。
此时受到感染的鱼类变得暴躁、易怒、富有攻击性,会反常地频繁上浮到水面活动,从而更容易被鱼鹰等水鸟捕食。
双钩蛲虫的幼虫因此得以进入水鸟的肠道,进而孵化为成虫并产下虫卵,之后虫卵会随着鸟粪进入河水,开始新一轮的寄生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