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房子住着就是开心,连屋里摆的家具都是现成的好货!这下六爷我赚大发了。哎,搭档,有个事儿问你啊,瞧你平时挺懒的,看过的书也不很多啊,连道藏都没见你正经读过几本儿,那你又是啥时候看的佛经啊?那天给袁老板讲的佛学故事,究竟从哪本书上看来的?”
“什么故事?噢,毗卢遮那佛啊?嘿,那故事是我胡编的,压根儿没这档子事情。”
“……怎么可能?听上去挺像回事儿的。”
“我还能骗你吗?当然了,那故事听上去挺像真的对吧?这是因为佛学故事通常很好造假嘛。”
自打佛教东传来到汉地开始,为了向民众普及佛教知识,无数汉传佛教的高僧苦心积虑地为佛教编写各种各样的劝善故事,结果编来编去,一不小心就把段子扯多了。
到现在这些佛学故事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别说普通民众,连许多僧侣自己都分辩不清!
究其原因,应归于古代天竺的梵文和汉语之间行文表述的差别太大,不改编一下,真会把人听懵的。
比如释迦牟尼佛原名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出生在该国的蓝毗尼园,由他的姨妈波阇波提养育长大,又娶了表妹耶输陀罗,生下一个儿子叫罗睺罗,
后来姨妈、表妹、儿子三人都加入了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姨妈波阇波提则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个比丘尼,俗称“尼姑”。
“怎么样,六子你被绕晕了没有?”
“我……算了,佛陀面前不好说脏话。老实说,六爷我的脑子已经不转圈儿了。”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再给你举个例子。”
比如悉达多的佛号“释迦牟尼”。这里面的“释”当“释放”讲,而“迦”则指迦毗罗卫国,最后那个“牟尼”是梵文音译,意为尊贵伟大的人。
所以“释迦牟尼”正确的翻译应为“伟大的迦毗罗卫国解放者”,这样才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