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亲姑姑当年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了之后在一所高中当了老师,嫁的丈夫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小两口日子过得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还有张华的几个表弟表妹,也就是她这位姑姑家里的三个子女,大约是家里的家风不错,他们读书也是一个赛一个的好,个个都考上了大学,最小的那一个考上的却是985的名校,那几年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包分配,好单位自然跑不掉。
都说知识能改变命运,张华对此深信不疑。
毕竟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
夫家祖上几代都是没过读书的泥腿子,而她娘家虽不是什么书香世家,但却有好几个通过读书最后成功的摆脱了贫穷困顿的生活。
读书和不读书天差地别,是以张华坚决不同意让孩子辍学,暗暗在心里咒骂那些人多管闲事儿。
裴老二自己其实心里也纠结过,但是转眼看看老丈人家的几位大学生,再加上他多年来在外摸爬打滚吃够了没有知识的苦头,好不容易裴家哥儿几个整了个服装厂,最后被人骗得血本无归,之后的很多年一直都活在还债的阴影中,最后咬咬牙还是觉得不能让孩子重蹈覆辙。
所以裴家的小兄妹俩才能一直读到高中。
早年上小学那会儿,因为学校那几个老师都是认识的人,所以学费还能帮忙拖一拖。
但是等他们上了初中高中之后,两个人的学费却没办法再拖下去,所以一直在还债的裴家,因为兄妹俩一口气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到如今又欠了不少外债。
好在两个孩子懂事,不嫌弃家里穷,反而总是想方设法的帮着家里省几块钱。
为了省钱,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谨记“人穷志不短,不能因为家里穷就贪别人便宜“之余,这省钱的法子之一就是,每次学校要放假的那天中午,两人逗不在学校吃午饭,留着肚子回家吃自家做的饭菜,两个人好歹也能省下个五块七块钱,虽然金额确实不多,但是积少成多,无论能省多少钱,终归是他们兄妹的心意。
有时候,放假那天他们连早饭都不打算吃呢。
十六七岁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半大的孩子中午哪里能饿得了肚子?所以才刚刚下了车,裴清书就拎着行李往家里飞奔而去。
估计早饿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