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山庄面积又加大了许多,现在差不多已经将整个山头包了进去。庄墙也增高不少,而且引了山顶的活水绕着庄子挖了一圈宽有三米多的护城河,当初的伏龙山庄算是小有规模了。
如此,郭家庄、砖厂、伏龙山庄,再加上后山开石灰的所在,这四处正形成了一个坞堡群。
郭家庄是前哨站,伏龙山庄是主城,砖厂以及石灰厂分别是卫星城,四处坞堡互为犄角,白天以狼烟为号,夜里用篝火通信。纵有大军前来,也不敢单围一座城,必须分兵防范其余三座城中的援军。所谓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
一旁的荀彧看了如此布局,心中暗道:“此处山势虽不险要,庄子也不甚大,设计却甚是精妙。若内有必守之心,加之庄内粮草充足的话,纵有几万大军围城,亦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克。”
进入庄内,庄中诸人穿着虽略显粗陋,却干净整洁。一眼望去,偌大的庄园竟难以看到一般庄园中常见的牲畜粪便与光着屁股乱跑的顽童,整个庄园干净而整洁,庄中诸人忙碌却有序,即便是垂垂老者亦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努力做工。
听着从扩大了至少两倍有余的学堂中传来的朗朗读书声,郭斌的心才算安定下来,有种回家的感觉。他心中充满了骄傲,在京城早已疲累的心又回复了活力,这些就学的少年,将是他乱世崛起的根本,他对未来复又充满了期望。
郭斌在庄中见到了徐庶,只见此人身材高大,声音沉稳有力,脸上棱角分明,与戏志才、荀彧的温和厚重颇不相同。与其语,简洁而善于抓住重点,果然是智能超群之士。
郭斌高兴地对戏志才道:“得此王佐之才,全赖志才兄之功。”
是夜,伏龙山庄一篇欢欣沸腾,皆为了两件事。
第一,时隔两个多月,主公郭斌终于从洛阳回来了。
第二,伏龙山庄终于得到了朝廷的承认,郭斌得到“伏龙亭侯”的爵位,便是对庄中诸人最大的安慰,众人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为了郭斌的家臣。至此,戏志才当初提出的“正名”之策,算是得到了超出想象的好成绩。
席间,戏志才道:“如今伏龙山庄得天子认可,主公得授伏龙亭侯,是山庄上下的大喜事。主公不日便要去阳翟城中赴任,随行人等以及一干佐官的人选,尚需仔细谋划才是。”
郭斌点头道:“志才所言正合我意,只是如何行事,还要众人集思广益才好。”
当下戏志才将县中的人事关系解说一通,又将该带的佐官侍从分别需要多少人向郭斌做了汇报,显然是早有准备。只听得众人连连点头,连荀彧都身体前倾,仔细聆听。
待戏志才说完,郭斌道:“志才辛苦了,只是人员如何分配尚需从长计议。”
说到这里,却听得外面喧闹之声不绝,呼和声惨叫声夹杂其中,不知有何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