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备觉得这真是老天开眼。不然换其他几个公子上去,那赵国就要多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大王了。
但六公子就算成了大王,却仍然是那个胆小怕事的六公子。
曹备因与他的渊源,也成了这位大王的亲信之人,有时不好与外人说的话,不敢当着外臣发言的东西,他都要先跟曹备商量商量。
曹备不以为苦,他也能理解六公子的处境和为难。
毕竟这个王位算是六公子白捡的,谁能想得到呢?先王从来都没对六公子另眼相看过,也没人会猜六公子会继位。
可先王就是生生熬死了大公子,死的时候又没留下话来指一个太子,这才叫诸臣无所适从,只好在现存的几位公子中选。
叫曹备说,六公子能继位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脾气。
有先王那样的大王,诸臣肯定都想要一个和软、脾气好的大王。
六公子从长相上就透出一股老好人的气质,半点脾气、半点傲气都没有。
曹备进了门,拜见了六公子,如今的赵王,显。——这个大名还是继位前才匆匆被取的。
以前显王的小名是降生时大臣拟的,先王随意点的,叫满。
也不是不好,但未免不够郑重。
所以显王继位前,诸臣为了让他更添几分气势,才又郑重其事的议出一个新名来,替了“阿满”这个小名。
显王规规矩矩的照着礼仪跟曹备三问三答,问过天地人和之后,显王就拿那卷东西给曹备看了。
曹备看得出来显王坐立不安,就是不知道会是什么事。
实在是显王继位以后,国中大事早就被欢天喜地迎来一个软和大王的诸臣接过去了。连他这个显王亲信都挣不到一个合适的官职,只能以宾客的身份来应诏。
毕竟如果初封的官位不合适的话,他日后在殿上也走不远,倒不如耐下心来等一个合适的位子,以后的官途才顺畅。
所以,显王实在是没什么好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