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见皇帝的奏表如毛昭所预料的那样纷纷递到凤凰台上了。
有很多人可能根本都不知道凤凰台上的情况, 他们甚至还到花家、徐家或陶家拜访。
这叫姜姬实在是想不到。
“这都是几年前的事了,竟然还有人不知道?”
她想到一个可能,“难道是在伪装?”
白哥比她见识得多, 他说不可能是伪装, 应该就是真的不知道。不是所有城市的城主都知道收集凤凰台的消息的。
他提出一个例子:“以前还有人以为徐公去世了, 特意来奔丧呢。”
如果不是徐公大度, 那个人在说出这话的同时就被徐家人给打死了。
姜姬习惯阴谋论——她还是不信有人这么蠢。
“他是不是被人陷害了?”
白哥说:“不是, 我们事后特意问过他,据他说是因为他们那里没有活到七十岁的人, 所以他就以为徐公应该已经去世了。”于是没有调查就直接带丧仪上门了。
“……”傻得出奇了!
毛昭也不奇怪,他见过的怪事多了:“他们世居祖地, 一生见过的天地只有那么大, 见多就不怪了。”
这些外人撞错庙门后才带着礼物去拜访王姻,再然后通过王姻才把奏表递到姜姬面前来。
毛昭已经过气了。现在人人都知道, 鲁人王姻才是能通天的人。
姜姬接到奏表时还在想, 怎么才能让奏表能更畅通无阻呢?
现在这种方式还是以前的老习惯,世家与百姓都习惯了这种找关系,找路子的办事方法, 现在流行的正是举贤必举亲。
她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 在目前看来, 它是有优势的。
因为人才只在世家的小范围内流转, 所以皇帝或大王选拔人才, 也只需要关注世家的小圈子就可以了。他也没必要在意小圈子之外的人, 在世家之外的人连字都不识的情况下, 指望百姓中冒出一个能通识天下,有治国之能的天才是白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