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子不子,父不父,已经成了祸患。
亲信深知魏王现在是骑虎难下,而且魏王身边已经有了四个聪明可爱的小公子了。
“他总是要回来的。”亲信劝魏王,“大王何必忧愁?他不回来就算了;他要回来,大王要他做足孝子本分,若有一件不成,自可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
魏王的眉头皱成川字,“孤不是担心太子,是鲁国。鲁国挟着太子不放,肯定是想对我父子不利的。”
魏王不肯说小太子坏话,说来说去,都是鲁国不好。
亲信点头:“鲁王阴险狠毒,必取其祸!”
魏王想了想,还不是不得不承认,当年把魏太子送到鲁国,虽然有好处,但坏处也越来越大了。
一来,这个太子,是在当时以为他已经死了才立的。既是看在晋国的份上,也是看在其母已死的份上。
之后他把太后关起来也就师出有名了。
而太子未死,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他并不想要一个有着晋国血统的太子,更别提这个太子还身负杀母之仇,日后他继位,会不会重提旧事?造成魏国的动荡?这都是隐患。
所以太子回来后,他碍于父子天伦,无法下手杀他,但也一直忽视他。
他逃走,他原本想顺理成章的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不料曹非又跑回来当殿哭诉,叫他无法下手。
毕竟当时王后惨死,太子被迫流落鲁国,都是他这个为夫、为父、为王的没有担负起责任来。
是他的错。
如果他再轻易就舍去太子,会令天下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