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智打听到此也就够了,带着兵器出了显阳,一路往鲁去。
这条从凤凰台到鲁国的路已经叫鲁商们给踩出来了。沿途村镇城池见到鲁商有的给好脸,有的就要生气。就是那些流民知道这里常有商人经过,要么跪候在道旁乞食,要么就准备抢。
姜智这一路看起来也算是个豪商,自然也引人垂涎。
幸好他随身带着两百多号人,又在显阳买了一批刀箭兵器,遇到打劫的都被他反劫了。遇到求靠的,问清是否愿意典身为奴,答愿意的都收了,不愿意的也送了粮食。
那些人抱着粮食跪在道边泣谢姜智的大恩大德,求他留下姓名,日后好回报一二。
姜智就道:“我乃鲁人,信奉我国神女,神女教我等路遇贫饥之民,可将口中之食于他两口,我只是照神女吩咐做而已,不必谢我。如果一定要谢,就谢神女吧。”
他出来之前,姜姬就告诉他现在外面她正在传教。就像她在鲁国做的一样,在鲁国,她的名字是跟鼎食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就不费这个事,不搞鼎食了,直接就是吃的,信她,得食。姜智一路走来只要赠粮就说他信鲁国神女。
还真有不少大梁人也知道神女的,因为野地里有许多神女庙,虽然是野寺,祭台简陋,有时连个庙门都没有,就三块石头垒个祭台,上面放木偶制的侍者,下面放神女舍给饥民的食物。
所以他们这些流民如果远远看到神女庙的标志:一个迎风招展的红旗,就会知道前面有吃的!
虽然偶尔也会碰到食瓮中空空如也,但只要再往前走,就能再找到另一个神女庙了。
流民们哪里来的都有,不管他们到哪里去,也不管日后是不是回家乡,他们已经把神女庙的名字传扬出去了。
甚至已经有小村落开始供奉神女,知晓神女爱少年,神女庙前用来充当侍者的木偶石像都雕的是俊秀少年,昂藏男子。
姜智回到鲁国时,已经携了数千人,他自己只买了几百人,再多他带的粮草就不够吃了。可身后不知不觉就跟上来了这么多人,这些人都听说他是要回鲁国的,而鲁国,遍地是谷米,到那里一定能吃饱。
那里还是神女的故乡。
姜智出来前被姜旦封了个少侍的小官。如今他把剩下的人都留在涟水大关,只带着那两百人回莲花台见姜旦。
两边相见,都有陌生之感。
姜仁亲自去宫门口迎他。他见到姜智,既欣慰又复杂的打量着他:“阿智变了许多。”姜智举袖转了个圈圈,笑问:“哪里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