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姜武说是郑人献城,但他是带着兵去的。到时攻击应该会直接冲着他去,姜旦都是捎带的。
所以,她把这个要来给姜武当一道护身符,到时要是攻击他的人太多,姜旦压不住阵,他拿着这道圣旨,要杀人要放火要出兵都名正言顺。
她想像了一下鲁国现在的情形,觉得情势一定不乐观。姜旦被逼杀人,姜武就算回去了,他也不是口舌好的,智谋高的,他最擅长的就是直接动武。但动武是最后的绝招,保命计,非万不得已不可轻动。
天天动武,抓人杀人,那就成造反的了。姜武也不是这样的人。
她说:“回去以后,多看一看国内的情势,回来告诉我。”
送圣旨回去的是她这一路观察过后,觉得对姜武最忠心,最一根筋的郭达。
嗯,这个名字一听就觉得很有笑果。
姜姬一开始对他的印象也最深,但发现他本质上跟木头有亲戚关系的人。
有个例子。
他们这一路走来,需要不停的寻找水源,确定队伍随时都有干净的活水可以取用。由于队伍太长,所以找水源不会只找一个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能找几个,就找几个。在马行一日能到的范围内,所有的水源都要被找到,被控制住。
这也是行军时为了防止水源被污染。
下毒这种事还是比较少见的,常见的是污染水源,污染方式是扔两把沾过血的刀剑下去。
姜姬第一次听到这种污染水源的办法时还在回忆初中上的生物课时,姜武就说这样水就成了凶水,不能吃了。
这个凶水的概念是从祭祀上得来的。好像是说洗过刀剑的水会沾上死气,所以活着的人不能喝,喝了就会死。
姜姬觉得这个道理还是相通的。虽然解释得神异了点,但古代祭祀本来就是负责解释世间万物万灵的,它未必全是无知的,毕竟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就是它解释的理由会神奇一点。
从此后,她对待祭祀就变得更认真了。
有一次,郭达带人去找水。他们这些大将军也按班出去做一些普通的“活”,比如巡逻,比如探路,比如找水。
郭达先带人向前跑,跑到晚上停下来,说: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往回找水。
其他人应下后,第二天天刚亮就各自按小队分开了,找到水的小队留下两个人看守水源,其他人继续,直到最后一个人回去送信,确定水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