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理:“你们不要记恨大王,赵家得此下场,只能说是咎由自取。”赵家早就错了,第一步就走错了路,之后只能一步步错下去,等到赵家从鲁国出逃,舍下八百年的家业,就已经是把自已的身家性命交到了郑王手中,赵家在郑王眼中,不过于犬马等同,用时驱策,不用时自然可以宰杀,郑人不会为赵家喊一声冤,郑王也不会觉得可惜。
“如果赵家安心为臣,朝午王去后就不必离国去家;如果赵家还在鲁国,就算犯下再大的错,大王对八姓之后还是会容情几分。说到底,是赵家以臣欺君,才招致灭族之祸。”
赵理勉励二人:“你二人在大王身边,要时刻记得自己是赵氏后裔,纵使不能宣之于口,也要时刻记着替赵家赎罪,得了大王的重用,更要一心一意替大王效力。我赵家,乃是鲁国八姓!世代忠心!虽有一二不肖之人,但我赵氏对大王的忠诚是永远也不会变的!你们要永远记住这句话!”
赵理让赵时和赵晶对他发誓后,才终于放下了心。
此时,窗外已经是红日初升了。
赵理临走前,让赵晶和赵时把白清园带到城外再杀掉。
赵晶说:“非杀不可吗?”
赵理说:“我在宫中放了把火,但火中无人。宫里的人要么以为他私逃了,要么以为他被人劫了。他容貌不俗,放出去早晚会被人发现,到时牵扯出来你我就不妙了。若是平常,放他一命也无妨,此时却不合适,只能对不起他了。”
赵时说:“小叔叔放心,此事交给我来办。”
赵理趁着外面街上人不多,背着包袱就自己走了。
赵时把门关上后,思考片刻,去屋里找了一身赵理的旧衣,对赵晶说:“你去外面买些巴豆,就说家里人过年吃多了积食,要煮巴豆水泄肚子。”
赵晶不解其意,他和赵时两人,一直都是赵时比他聪明,他想问又不好意思坦白自己没明白,只好拿了钱出去。
他们租住的这条街外就有市场,往前走不远就有药铺了,他进去买巴豆,听说是家里人过年吃多了积食,店里的客人都笑起来,道:“过年嘛,自然要把一年的好东西都吃一吃。”
还有人道,“如果是小孩子,巴豆水就太厉害了,拿山楂压一压就可以,只是要多吃几粒。”
赵晶说:“是我兄弟。”
这就更可笑了,大小伙子吃坏肚子。
赵晶买了巴豆,回到家里,见赵时刚从屋里出来,手里还端着碗盘。
赵晶问:“你去给他送饭?他吃了吗?”
赵时说:“吃了,买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