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小君伏首,龚香也很痛快, 直言日后郑国不得经过鲁国往他国运粮。
这显然不会是台上那个鲁王的主意。乔小君立刻把这个主意算在了龚香的头上。因为很明显, 这一手主要就是在克制燕国。
“如此一来,我国无恙, 贵国如何面对燕国?”乔小君问。
龚香道:“等燕使来了, 自有分晓。”
看来鲁国是打算跟燕国重新谈一谈了。这也是应该的。现在的燕王说起来是与两代之前的鲁王是同辈人, 跟如今这个鲁王可没多少交情。现在鲁王年轻,燕王年迈, 此时商谈,当然对鲁国更有利。
再加上粮食的事,如果郑王真的承诺不再往燕国运粮, 那燕国更是落于下风。
乔小君考虑了一下,摇头道:“我王不会应允的。”
他了解郑王。
郑王并不是一个很有雄心的大王。他与赵结盟在很大程度上是乔小君在背后推动的,没了他, 郑王更愿意一切照旧。
答应鲁国,却有可能得罪燕国,只要想到这个,郑王就不会愿意。
龚香道:“小君, 这是你要做的事。你答应了, 我就替你向我王求情。你不答应,我只能送你回郑。”
这不是选择题,乔小君没有选择的机会。
乔小君仍然拒绝。一个根本不可能达成的事,他就不能许下承诺说他能做到。他现在没有多少信用可以挥霍。
龚香也很干脆,当天就把乔小君押上了车, 送他归郑。
乔小君是冒着大雪走的,他被锁在车内,不肯呼喊丢人,只能从缝隙中向外渴望的探看,不知是看什么。
街上的行人都是欢欢乐乐的。小孩子跑来跑去,商人的摊贩也热闹得不象话,不知乐城从哪里吸引来的这么多商人?
可这街上一个个普通百姓都能拥有的自由和平安,他却没有。
出了城门,渐渐人烟就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