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李世民就不自的从怀里拿出一张国库券,看着上面高明骑马挥刀的画像,眼睛里不自的闪过一丝羡慕。
“如果能把我的画像也做成这样,那么就算不能流芳百世,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帝王了吧”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眼睛中顿时闪过一丝坚定。
第二天的早朝上,李世民就下旨,要求军工部以他的画像为基础,再制作一批面值为十贯钱的国库券。
对于李世民下这个旨意的用意,朝中大臣基本都清楚,也能够理解,所以大家都没反对,但是大家也同样也很清楚,李世民要发行的国库券肯定不会顺利。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按照如今大唐的物价,高明发行的面值一贯的国库券,已经算是大额票据了。
如今的大唐,一斗米的价格只要五文钱,一贯钱折合后世两千元
像这么大面额的国库券,除了一些百姓用于买卖大牲畜之外,就只有商人将其用于大宗交易了。
这也多亏了大唐的法律严酷,造假诛九族的政令一出,没人敢造假,否则市场早就乱了。
像一贯钱的国库券尚且如此,十贯钱的自然更不用说了,所以李世民想要名留青史的打算注定要落空了。
这些况朝臣们几乎都心知肚明,但是却没有人傻到站出来指明,毕竟这本就不关他们的事,也触犯不到他们的利益,没必要去触李世民的霉头。
就这样,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朝臣们默认通过,然后大唐军工部再次制作了一批国库券出来,交由户部管理发行。
相比于之前两版印着高明画像的一贯钱国库券,第三版印着李世民画像的国库券,在工艺和质量上都要强上许多。
但是遗憾的是,百姓和商人们并不买账,别说用真金白银或者铜钱来兑换了,就算户部的官员明确表示,可以用第一和第二版的国库券来兑换,大家都不愿意。
甚至有好几个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在看到印着李世民画像的第三版国库券之后,直接蹦出了一句。
“这太子钱上的人印错了”
听这这话,户部官员们顿时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