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孙文义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忙着河西府开挖河道之事。
河西府时常发生旱情,王旗开便打算趁此机会多挖些河道,方便蓄水,而想要开挖河道,少不得就要工部精通水利的人帮忙,也缺不了工部经验丰富的工匠。
孙文义自然是愿意帮忙的,便差了好些人前往河西府,而如今,那些人送来不少东西。
孙文义一一翻看,翻着翻着,突然浑身一震。
这些工部的官吏匠人送来的文书之中,竟然夹着一张纸,而那张纸上,有人铁画银钩一般写下了一首诗,下面的落款,是太平道人。
这诗和太平道人之前流传极广的诗一样写的浅显易懂,短短四句诗没说别的,只说了皇陵那边会出事。
当初红桥断了之后,孙文义曾亲自去看过,自然也就看到了被蛀空的木材以及白蚁,因着这个,他并不像某些人那样觉得太平道人当真有什么神通。
可现在……不管这张纸是怎么出现在工部公文之中,某些事情,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孙文义亲自去了皇陵,查看施工情况。
同一时间,寿喜找到秦昱:“王爷,王府后院的那些匠人,说是已经找到了改良印刷术的方法!”
那位名叫张大民的匠人很快就来到了秦昱面前,他的手上捧着一个盘子,虽然低着头,却显然很是激动。
秦昱一开始曾经跟张大民要了一些刻好的单独的刻字,自那之后,张大民就常常给秦昱送刻字过来,什么材质的都有,可以看得出来他一直在设法改进。
而今日,更是已经有了成效。
张大民带着手下的匠人改进了印刷术,这事秦昱在听过他的设想之后,便知道迟早能成,却也没想到竟能这么快就改进好。
“王爷,这一个个的字,是用胶泥烧制而成的,价格很是便宜……”张大民激动的说着自己现在找到的最好的改进方法。
这印刷术继续研究,想来是可以再做一些改进的,但若要进行印刷,现在却也已经可以开始。
张大民说起这改良印刷的好处之时,一次次地提到价格便宜,说着说着,想到王爷家财万贯,怕是不爱听这些,他免不了就红了一张脸,声音越来越低,唯恐惹了秦昱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