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化说道:“承师尊抬爱,收吾为徒,让我能够潜心学习火器和数学。我虽是万历四十年举人,可万历四十一年会试失败,未能考取进士,便放弃科举功名,潜心研究西学。之前和澳门教友学习,对制作大炮略有研究”
在大明朝能制作红衣大炮,即使是仿制品,在这冷兵器时代也相当于后世的导弹了!
要是当真如此,徐光启和孙元化实乃国之重器!
朱由楫仿佛抓住了国宝,对孙元化说道:“孙先生能制作火炮,乃是大才,如今大明就缺乏先生这等栋梁!”
孙元化被夸做栋梁,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殿下,这栋梁实不敢当!我虽懂得制作大炮,也是师从弗朗及教友,若殿下有兴趣,我便写信,让澳门的弗朗基教友来京师!”
朱由楫说道:“有劳孙先生了,过了年我就帮你索要路引。如果还不行我就找东厂和锦衣卫帮忙!”
孙元化连声道谢。
朱由楫又问道:“孙先生现任何官职?”
孙元化叹气道:“我只是小小举人。到现在还没有官职”
朱由楫为了留住人才,立即带着孙元化前往紫禁城。
将孙元化留在宫门外,朱由楫则直接去乾清宫找皇帝爷爷,希望能替孙元化讨要个一官半职。
万历皇帝原本正在乾清宫,和郑贵妃研究金瓶梅,听闻皇三孙子入宫,立即换上了资治通鉴。
听闻朱由楫是给举人要官的,万历皇帝没多说一句话,写了一个纸条,让小太监带着孙元化前往吏部报道。
尚书郑继之鞠躬尽瘁、兢兢业业,正在全神贯注书写弹劾勋贵的奏章,听闻万历皇帝派小宦官过来,即感到意外,又十分重视。
郑继之心道:“现在是弹劾勋贵的关键时刻,必须取得圣心!”
待小太监拿出纸条,郑继之看过之后乐了。自打当上吏部尚书,还是头一次看见万历皇帝递纸条要官,还是要工部那清水衙门的官!。
郑继之将纸条交还给小太监,小太监当着郑继之的面把纸条烧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