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下,李郭两人只好和三公商议一下,这事情的解决办法。这商议之后,便是决定了更改年号!
就这样,初平四年之后,大汉便是正式定好了新的年号——兴平。
兴平元年,便是这样拉开了帷幕。
而就在长安的朝廷所希望更改年号,以此来祈求苍天不降灾难之时。在并州的吕布这数个月来,却是致力于并州的内政。首先,他便是着手于这赋税制度。
这里要科普一下,汉末的赋税简单地来说,分为三种:租、赋、税。
这三种里面,又包含了很多的小种类。例如说这租,可不仅仅是田租,还有包括市租钱、酒租钱等等,而这赋税呢,也有口钱,算赋这几种,这也就是后世所详知的人头税了。
汉朝的田租税率很低,基本上是三十税一的程度,最高的时候也不过十五税一。东汉立国之初,光武帝刘秀曾将田租税率增加至什一征收制度,可是很快也便改为旧制,恢复到三十税一。刘秀之后,唯有桓帝和灵帝增加亩税十钱之外,其他的时候,大概都是在“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的程度。
可话又说回来了,这田租税率这么低,大汉的农民那活得是不是很幸福?
当然不是!
这要是活得很幸福,鬼才去造反啊!又怎么可能有黄巾起义的事情发生,这各地又哪来这么多的叛乱,大汉又怎么可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事实上,这田租的税率是很低,可是你要知道,这东汉的赋税,可不仅仅只有田租!那还有算赋和口钱的!
何为算赋?算赋便是丁税,凡是十五至五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都要纳一百二十钱,此谓之一算!至于这口钱,则是七岁至十四岁的孩童所需要缴纳的赋税,每年约有二十三钱。
这口钱暂且不提,便是那算赋你以为每年只有一算?不可能!早在西汉惠帝时期,便是增至一年五算,东汉时期,都在一年七算左右,汉末很多地方更是达到了一年算的程度!想想看,这本来一年只需要缴纳百钱左右的算赋,在汉末时却是要缴纳至一两千钱!如此一来,这民众哪里能够负担得起?这也无外乎汉末以来,不知道多少百姓会变卖田地,沦落为奴仆了。
汉失天下,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百姓的日子可谓是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可那些世家豪强,却是过得极为舒坦的。这高额的赋税,对于他们而言,却是没有什么影响。为啥?逃税啊!
以他们的地位和权势,还真的没有多少人敢去征收他们的赋税。而且别说是赋税了,他们隐匿的田地还有人口,官府都不能统计清楚,还怎么去征收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