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都市小说>我做警察的日子> 第二十六章 时局变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 时局变化(2 / 3)

“总裁,我一贯主张建造大舰,如有三十亿美金建造二十几艘航母日寇何愁不灭,战至今日,这种想法已经不切实际,为今之计,潜水艇不失为见效最快的,不过我观那些潜水艇和日寇的相比还有差距,我担心他们真要被日寇的驱逐舰和潜水艇盯上恐怕要吃大亏。”

“这么说来,他们建造的这些水下武器作用有限?”

“总裁,他们取得今日之成绩绝非偶尔,不知道是否有应对措施,我曾与那位张军长谈过,但并未获得什么消息。”

“让雨农抓紧过来,难道他训练的人一点用处都没有吗?…”

战事紧张,该谈的都谈了,张子阳于6月下旬返回山东,这段时间日本人也没有闲着,山西大半被占领,河北主要城市全部沦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逐渐被蚕食,第五战区北线虽然暂时无恙,但南线危机重重。

李宗仁感觉压力很大,每天遭受轰炸,即使有防空炮也不能避免,中国的空军力量越来越薄弱,能飞起来的飞机越来越少,现在没有更好的克制办法,张子阳必须加快飞行器的研发,研制不出高性能的战斗机就研制直升飞机,加大装甲厚度和火力,一台发动机不够就四台发动机,作战半径设置的近一点,这次跟老蒋要了很多航空煤油和发动机,被击毁飞不起来的战斗机还是有一两百架的,拆掉一部分改装成飞行器。

一返回微山湖,张子阳就从微山湖和济南抽调了几百名专家和熟练技工向武汉转向四川,同时携带着上百台机床和各式铣床、冲床,由他们主导建造几条基础工业生产线,制造冲锋枪和枪榴弹及子弹生产线问题不大,防空炮也可以造,关键看老蒋的支持力度了,这次同行的还有王守爱副局长带领的一个连的警卫局人员。

有了大批的发动机样品,张子阳开始加快仿造发动机,同时直接使用这些现成发动机制造了一批飞行器,四台发动机同时拉动四组升空螺旋桨臂和一台定向螺旋桨,飞行前进是通过调整螺旋桨的角度进行的,叶片长10米,两片装,类似于后世的无人机,10毫米厚度的钨金装甲,其它多使用铝合金,油箱和武器系统放在中心位置,整个飞行器直径高达35米,武器使用的是六台36毫米的高射炮和两挺机枪,高射炮发射速度每分钟200发,最多九人操作,机枪子弹是7.6毫米,飞行速度只有280公里每小时,整个飞行器重达10吨,加上弹药人员达到12吨多,最大载重20吨,如果某台发动机出现故障,可以通过调整支撑臂的角度形成三台发动机驱动逃离战场。

这绝对是黑科技,当然这和同时代的德国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德国最早在39年就有了制造原子弹的设想,口径800毫米的多拉大炮、88毫米高射炮、v2飞弹、u2潜艇、虎王坦克等无不碾压同时代的武器。

为了保密,这种飞行器一直未启用,直到建造了十几架,未启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每次飞行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航空煤油,而航行半径只有300公里,滞空时间也不过两个小时,上面的电子设备少的可怜,雷达、定位、预警等等更不可能有,一台发报机是通讯工具,伴行同僚之间的交流靠的是旗语,同一机组交流靠喊,可谓节俭到极致。

虽然雷达技术、短波通讯、声纳系统、探测系统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奈何我们的基础工业太薄弱了,一个电阻器都没有地方买的年代做这些东西就有难度了,煤油需要进口,这些东西更加需要进口,进口不到才自己做或者寻找替代品。

第五战区南线,鬼子第十三师团、第九师团步步紧逼,逐渐到达了淮河流域,离徐州只有一百公里,前锋已经到达了瓦疃集、姚集、固镇、蒙城一线,这里河流众多便于防守,越过这里加快步伐一两个小时就能赶到徐州,李品仙、于学忠、张自忠等部在这里反复厮杀,已经在这里鏖战了数月时间。

现在北线暂时安全,李长官打算调动一部分军队增援南线,华中方面军的冈村宁次咄咄逼人,逼的老蒋不断调派军队前往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一带,现在不把徐州南线的鬼子击退,等到老蒋把北线的军队撤走,第五战区就没有什么机动力量了。

薛岳部在赶走土肥原贤二师团后已经调到南浔铁路沿线和鄱阳湖沿岸的防卫,鬼子的第一o一、一o六、第九师团和近卫师团一部最近在这一带活动相当猖獗,跨越了四五个省,缠住了国军五六十万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