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三麻子向三公坟看了一眼,道:“我们在此处葬了几位英雄,此事十分隐秘,怎么还有鞑子走狗知道?看来俺手底下只怕有了内奸,哼,老子找出他来,非剐了他不可!”
林之骥一怔,奇道:“原来三公的遗骸,竟是你安葬的?”
顾三麻子点了点头,叹道:“不错,正是我顾三所为。唉,你以为我这个海盗头子,只会打家劫舍?”
林之骥忙道:“岂敢,岂敢。”
顾三麻子又道:“前些天你在城外打听三公下落,我若非知道你身份,又岂能让手下人告诉你三公坟的所在?”
林之骥听了,知道他说的不差,当下双手一揖,道:“顾三先生颇有侠义之风,在下失敬了。只不过,不知顾三先生,如何能在乱军之中,得到三公遗骸?”
顾三麻子叹道:“江阴城破之日,我就在阎公身边,与他并肩杀敌!阎公死难,是我抢出他来,独自突围出去。后来打听得陈明遇和冯厚敦两公亦然殉国,我又潜入城中,找到二公尸身,一并葬到此处。”
林之骥听了,半晌无语,过了一会儿,才喟然道:“想不到大明朝的官兵,一见到清兵来,立时望风而降;反倒是如顾三先生这等……这等义民,竟然舍生忘死,与清狗死战到底!“
顾三麻子昂然说道:“老子听说清兵入关之后,杀人放火,最气人的是,强迫汉人剃发。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损伤?何况人人脑后拖了一根猪尾巴,不男不女,岂不丑死了?因此,这发是说什么也不能剃的。江阴城的人反得好,都是好汉子!老子听说了,就带几千弟兄们前来助战。谁知清兵太多,老子打了几仗,却没法子带兵进城。没办法,只好退兵,老子只带了十几个高来高去的弟兄,溜进城去……”
林之骥听了,登时肃然起敬,道:“顾大侠有此胸襟,可算盗亦有道,那就是侠盗了!林某以前多有失礼,得罪之处,请大侠勿怪!”他是知县,自然免不了曾下过剿匪捕盗的告示,此时将话趁机讲开了,好叫他不再有“追究”之意。
顾三麻子哈哈一笑,道:“林知县不用再提当年旧事!我顾三虽然是海盗,不过杀的都是没良心的坏人狗官!劫富济贫这句话,老子不敢当,只不过,若有余粮,也决不让我见到的百姓饿死!”
林之骥大是惭愧,诺诺连声。此时对顾三麻子已没了戒心,反倒颇有敬重之意。既然得知他曾留在城中,当下便问及江阴抗清的详情。
顾三麻子神色悲壮,席地而坐,却拿起林之骥带来的酒壶,自斟自饮。林之骥对面坐下相陪,听顾三麻子说起江阴血战的故事。
原来江阴降清之后,清廷任命新知县到任,并循例颁布剃发令。江阴士民大哗,清知县方亨说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
众人聚集明伦堂,立誓道:“头可断,发不可剃!”常州府又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道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江阴士民得知,涌上街头,大呼:“就死也罢!”
群情鼎沸,知县方亨见势不妙,秘报常州府,派兵“多杀树威”云云。不料密信被城中士民搜获,于是擒住方亨,斩杀清使,推典史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起义反清。
清常州知府宗灏闻讯,派兵三百人前来镇压,被江阴义军尽歼于秦望山下。其后多次打退小股清军,严查城中奸细,处决了清知县方亨。
是年六月二十一,满清贝勒博洛命降将刘良佐领军进剿江阴。
刘良佐原为大明军官,曾投附高迎祥手下的曹变蛟部,绰号“花马刘”。之后又再降明,官居江北四镇之一。清军南下,又率部降清。当真反复无常,毫无气节、不知廉耻。其属下大小头目多为诸省匪逆,外战不力,对老百姓却异常凶残,最喜烧杀淫掠,曾参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十分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