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勋盯着李轨,良久之后方默默点头,又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来:“长史、太守,看似一步之差,中间其实隔着千山万水。你一路走来不易,且行且珍惜。”
李轨谢过。
回到常平镇,众人得知李轨外放了辽东,都觉得不值。
李轨却很乐观地说:“辽东并未化外之地,也是大汉的疆土,能为国戍边,乃是李轨的福气,诸位为何有此担忧?”
管亥道:“倒不是担心什么,只是常平镇大好的局面就此断送,殊为可惜。”
李轨笑道:“常平镇能有今天,赖诸位共同努力,又非李轨一人之功,再说我此番去辽东也不是一辈子不回来了,早晚还有再见之日。”
凌嵘也开解众人道:“常平镇各项事业也步入正轨,只要遵照执行,纵然不比从前,也不至于走偏,再说辽东也不是天涯海角,音讯互通,主公还是咱们的主公嘛。”
这一说,众人方才心安。
李轨去辽东,向郭勋提了几个条件,一是带兵赴任,二是由他举荐继任者。
两样都得到了郭勋的支持,辽东是边郡,战事频繁,身为长史,没兵可玩不转。其次,常平镇是李轨一手打造起来的,若非他举荐的继承人,别人也玩不转。
且李轨此去,对很多人都有利,他们也没理由反对。
李轨于是推举周府为常平镇镇遏使,以凌嵘为副,辅佐之。
闻莺,朱大嫂母子,石重也留在常平镇。
朱大嫂笑道:“我们留下倒也罢了,哪有把自己新婚妻子也留下的,不然,辽东的百姓要说了,长史孤身前来,是打算混两年就走哇,根本没把辽东当家嘛,若有此疑惑,你又如何能服众。”
李轨道:“辽东苦寒,阿莺她……”
闻莺道:“我不怕。”
“嫂子威武。”
“嫂子女中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