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来霓虹电影,於歌有点儿不太好意思了。 摸着脑袋还挺尴尬的。 “其实要真说,可能会有点儿冒犯。” 岩井俊二摆了摆手,并不在意,“你说就好了。” “我…其实吧,我觉得rb,是大师频出的电影国度。” “只是现在吧,确实有点儿尴尬,大师们逐渐去世和息影,感觉rb电影的辉煌可能走入了一个过渡期。” “虽然有您这样的,包括像是枝裕和,园子温那样的导演仍在一线奋斗着,可是从国际上来讲……” 於歌有点儿说不太下去了,虽然自己觉得是实话,可是这也忒没礼貌了点儿。 不过他实在不愿意撒谎。 岩井俊二听完也不太舒服,但是他是个通透的人,想了想没有犯冲,继续问於歌,“没关系,你接着说。” 於歌也不能继续往下说了啊,这种得罪人还地图炮的事儿一定少干,尴尬的笑了笑,“也没什么了,差不多就这些,就是想说,这亚洲电影未来的爆发,您觉着在哪儿?” 这个问题类似于於歌向侯孝贤导演的提问,只是范围再次扩大,由我们国家电影未来的路在哪儿,换成了问一个曾经无比辉煌的电影国家的一线导演。 亚洲电影未来的路在哪儿。 这个范围就太大了。 事实上,亚洲电影在上个世纪中到九十年代,无疑是它最辉煌的时刻,中国那时是第五代导演大师作品频出,那也是中国电影最辉煌的时候。 霓虹也同样有上个世纪电影大师的活跃的时候。 韩国导演则在被欺压了近半个世纪后,新的政策促进了一大批新老电影人的精华诞生,算是赶上了这波风潮的尾巴。 而台湾和香港电影也同样在那时走到了巅峰时刻。 但一切都伴随着那代人的逐渐老去,也渐渐远离了它曾有的辉煌。 亚洲电影在好莱坞面前,也许曾动摇过,曾努力过,曾让步过……最终还是没能击溃好莱坞雄厚的资本主义力量。 这个问题你问岩井俊二,其实他是答不上来的。 或许你问岩井俊二,你的电影是什么,他可以告诉你,但是当你把亚洲电影这个方向摆在他面前时,他同样陷入了无措。 於歌的问题让他皱起来眉头。 亚洲未来电影的爆发,这个概念其实很模糊。 你说的爆发方面,具体是说哪个国家呢? 或者你说的是东方不同于西方的哲学理念呢? 还是某种东方才会有的类型片呢? 太大了,他岩井俊二承认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哲学理论和认死的主观意识。 但和这个问题不涉及啊。 看着於歌的眼神,岩井俊二还是开口了,“这个,我也不知道。” 然后微微抿嘴。 “不过我问你,你说这么多,你觉得有用吗?” 於歌愣了愣。 “没用?” “你说这么多,但你可以做的,似乎也只能做好你本职内的事情,如果你想的太远太空,反而不切实际。” 听完以后於歌眸子里的光就慢慢黯淡了下去,仿佛被什么东西正在一点点抽走浑身的力量,从兴奋状态一点点退了出来。 假,大,空? 总结起来似乎是这个意思没错,就是说自己追求的东西未免虚无缥缈了一些? 是这么个意思吧? 但是这么回事儿吗? 於歌一下就钻进了牛角尖,生来一股不服气儿的劲儿也不知道是继承自钱小美还是於晓帅,后知后觉的对岩井俊二这番话有点儿不服气。 要是连想都没想过,又怎么去做呢? 这么说也对吧? 虽然我现在就一个场记,但特么所有人要都这么想,不就彻底完了吗? 这是一连串来自内心深处的拷问,无疑岩井俊二的无心的一番话打击到了於歌,让他一直以来想拍一部好的影片的想法遭到了重大打击。 即使一直在学习,前进的路上,可最终又能做什么呢,好高骛远千万要不得啊。 可你要是都不骛远,你连顶都看不见,还说个屁。 草,突然就想抽根烟。 於歌刹那间郁闷了。 死活钻不透。 这个问题简直就是现在所有新生代电影人,想为国产电影做些事情,而又摆在面前的一座大山。 你知道为什么国内在第五代,第六代之后,就没有什么第七代第八代导演了吗? 因为大部分都像於歌这样,面临着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 他努力的在韩国进修学习电影,努力的想拍一部电影,可偏偏摆在面前的是令人无比迷茫的一条路。 是啊,我拍什么啊。 或者说,我玩儿的个什么劲儿啊。 我们可能需要来顺顺我国最辉煌时候,那帮第五代导演们。 整个第五代导演给人感觉都特别沉重,追求严肃的正统的艺术同时,又透着黄土地的苦大仇深。 八九十年代的大小城市里有很多真正的文艺青年,严肃地谈论西方的诗歌和文学,严肃地追求着西方的艺术。 好像立春中的王彩玲,就是他们的群像,有趣的是,王彩玲学的是歌剧。 第五代导演经历过文革时期,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张口闭嘴都是哈姆雷特,或者唐吉诃德。 他们那批导演,包括那批演员,都是在西方戏剧的浸淫中热爱上电影和艺术的。 他们被历史耽误过,可耽误时也没忘记看禁书看毒草,看的却是罪与罚,红与黑,基督山伯爵云云。 所以当第五代们有钱了就开始疯狂拥抱自己想要追求的艺术之美。 我要拍中国的荷马史诗!我要拍中国的哈姆雷特!我要拍中国的巴黎圣母院! 于是就有了这一系列中国式历史大片。 我们现在不买第五代导演的票,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文化断层了,里面的东西我们不知道,比如你骂陈凯歌《无极》里,十万大军为了看一下张柏芝撩衣服而不打仗,简直傻逼到不行。 而第五代导演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极致的美学概念,这并非是艺术上的美,而是文化概念上美学的追求。 为了花,为了美人,什么都可以为之去死。 这么一说,仿佛这种美就并不是那么虚无缥缈了。 而第六代导演无疑没有第五代那么幸运了。 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压抑,压抑到了极致,其中以贾樟柯娄烨为代表,如同张艺谋之于第五代导演一般。 他们大多具有学院派的背景,不是中戏就是北影。 早期拍的电影大多深深烙下了诸如“违规”、“地下”、“晦涩”、“反叛”、“边缘”、“探索”等标签。 他们是一群新时代新世纪迷茫的导演,他们知道这个国家在迎来改革开放后,并不像表面那么光鲜亮丽,所以他们把灰暗的一面拿出来,掏心窝子的给你看。 可惜国人并不买账,市场也不买帐,也就导致了他们只能带着自己作品去国外寻找市场的事情。 你以为戛纳,柏林,威尼斯这三大电影节真的只是意义上的电影节吗? 不是的,事实上如果你的影片真的获奖,等同于度了层金,无疑会让你的电影即使在国内不吃香,在国外却依旧可以发行,且风生水起。 可惜在国内03年政策改革后,再也不允许导演私自前往国外参加任何电影节,而这次政策的颁布,也直接导致了国内新生代导演一下子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 也就是於歌现在面临岩井俊二反问的尴尬境地。 你自己都没拍明白。 你玩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