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道:“办法有三。”
“哦,说来听一听。”
“其一,朝廷已经在做了,只是效果甚微。”方正说到此处,摇了摇头。
“是县学吗?”诸葛正我明白方正说的肯定是县学,朝廷唯一推出的也就是县学了。
方正点了点头:“陛下所言不错,确实是县学。朝廷虽然建造了很多县学,可是能进去读书的人少之又少,最主要的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读书,能进去的都是一些世家子弟。
所以微臣建议,将县学整治一番,让县学成为一种以教学为主,盈利为辅的模式。
现在的县学只能容纳上百人,甚至只有数十人,还可能残破不堪,夫子也没有几个。”
诸葛正我不满的说道:“哪有那么不堪,你这是在侮辱朝廷的县学。”
方正立马拱手道:“微臣不敢。只是微臣经常在外走,所以比较了解而已。这是因为县学都是县衙拿出银子盖的。
县令们为了政绩,他们宁可将钱花到更有用的地方去,增加自己的政绩,也不会将钱投到县学。”
诸葛正我道:“不对,选拔贤能之人,也是一县政绩,他们没有理由就这么白白放弃。”
方正道:“他们确实不会白白放弃,所以他们会小部分投入,甚至不投入,靠地方乡绅的资助来维持日常的开销。”
“为什么?”诸葛正我不解的问道。
方正立马解释道:“还不是因为一个县要出一个人才时间太长,运气成分太多,比如微臣这样的人才,能有几个,与其浪费在县学,不如做更多事情。”
“既然你看的那么透彻,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
“陛下,微臣不是说了吗?需要改变经营模式,将县学改变成营业模式,有了收入,县学可以自己扩大,而且可以给一些喜欢读书,却读不起输的穷苦百姓的孩子免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