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境内,无战事之忧。齐国临淄也是平静祥和。闲暇之时,齐王田辟彊辗转来到稷下学宫,便听闻讲师孟子刚为学者上了精彩的一课。众学子离开后,田辟彊上前拱手道:“闻先生之讲义,寡人收获颇丰。先生乃当世宿儒,纵观四海天下,没人能与之相比。”
  “王上抬爱了。”孟子拱手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不敢居高。”
  “先生过谦了。”田辟彊道:“今日来此地,一则是看望先生。二则是请先生为寡人解惑。”
  “王上有惑,我若能解,必当竭尽所能。”
  “先生之所学,天下人人皆知。先生若不能帮寡人解惑。”田辟彊对着左右笑道:“天底下便没有人能替寡人解惑呢?”
  “王上之言,愧不敢当。”孟子再拜道:“不知王上有何疑惑,需要我解。”
  “何为贤君。”
  “若为布衣之士,以诚、孝、仁、礼、智为贤;若为大殿之臣,以忠、孝、诚、礼、智、才为贤;若为人君,当辨忠奸、亲贤臣远小人、为天下谋福、治国兴邦为贤。”
  “何为明君。”
  “一则,乃开疆拓土,奠定千秋基业之君。二则,继承守业,开创盛世之举。三则,承天命于宇厦将倾、社稷飘零的衰世,励精图治、中兴之主。四则,虽没有开创国家,缔造盛世,也没有中兴国家,但巩固了身后国家的待兴之主。若君兼有其一,是为明君。”
  “贤君与明君相比,哪一个更受后人尊崇。”
  “明君。”
  “何也。”
  “明君对外开疆拓土以强国,国强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定。”
  “敢问先生,寡人是贤君,还是明君。”
  “王上安社稷、辨忠奸、亲贤臣,治国兴邦,为天下谋福祉,为大齐开创盛世之举。对外扬威诸侯,不被诸侯所欺。”孟子拱手道:“贤明二字,王上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