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城曾是代国的国都。赵襄子击代,代国成为赵氏的一个郡。由于代城,四周山脉众多、地势险峻,城面设计根据地势而建,呈椭圆形。代城是赵氏北边最大的城邑。也是赵氏与胡人交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赵氏首领也重视对代城的修葺、巩固。在代城原有的基础上,又继续扩建。代城在数代人的修葺下,固若金汤。
代郡是赵国最北的疆土,同时也是赵国防御胡人重要的一个郡,也是赵国进攻胡人的前沿阵地。赵襄子灭了代国,为了更好管理代国,并没有用中原的礼制约束他们。而是根据代城的习俗,来管理代地之民。
由于代郡,胡风盛行,与邯郸不一。代郡和邯郸代表着两种文化。邯郸是冠带之风,代郡盛行胡风。代郡和邯郸,因为两种文化的不同。两郡中间隔了一个中山国,交通不便,导致政令难行。韩、赵、魏三家分晋,赵氏最强、领土最强。但正是因为代郡和邯郸交通不便,赵国向心力和凝聚力并不强大。邯郸之难时,代郡也不能快速驰援邯郸。
燕国借着赵肃侯甍逝,赵国新主年幼,出兵攻伐。代郡因不能及时得到邯郸的政令,以及其他郡的援助,处于被动。若非赵雍不顾众人反对,亲自领兵北上,击退燕国,捍卫疆土。代郡之地就有可能脱离邯郸的掌控。赵雍击败了燕国,为了加强代郡的管理,出现类似地被动情况。赵雍以赵固为代郡,兼代相,负责代郡军政事物。
楼烦、林胡南下的消息,早已经传到了代城。赵固身穿战甲,亲自登上城楼备战。日落时分,楼烦、林胡漫山遍野出现在赵固视线之中。赵固虽知林胡、楼烦骑射了得,却怎么也没料到,他们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抵达代城。
赵固吸了口气,稳定心神,神色不惧地喝道:“准备迎战。”
赵军将士受到代相情绪的感染,按部就班,准备迎战胡人。
赵固站在城楼,见胡人虽众,但纪律散乱,连进攻阵型也没有,胡人发出刺耳的尖叫,铺天盖地如狂风一般袭来。
“找死。”赵固拔出战刀,镇定自若地指挥道:“听我号令,准备放箭。”
赵国将士站在城楼上,见胡人铺天盖地而来。他们也是第一次见这么多胡人南下,被胡人的气势所压迫,呼吸急促。他们虽依照将令弯弓搭箭,但手还是有些轻微地颤抖。赵固也察觉到了军中弥漫的诡异气氛,但也没有说振奋人心的话,来提高士气。赵固心中明白,提高士气最好的方法就是击败胡人。
赵固见胡人进入射程,战刀向前一挥,高呼道:“放箭。”
赵军万箭齐发,密密麻麻的箭雨,迎向胡人。胡人见着赵军的箭矢,比草原上的风急,比草原上的雨大。顿时之间,箭雨所到之处,胡人中箭落马。赵军箭雨,一波刚去,另一波又来。林胡人、楼烦人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一批又一批倒在了赵军箭雨之中。纵使林胡、楼烦躲过了赵国箭雨,来到代城、跨过护城河,抵达城下。由于代城城高坚固,他们又没有攀城工具。不是被赵国的箭雨射杀,就是被赵军用石头和滚木砸死。林胡、楼烦骑射虽然厉害,但面对代城,却不能发挥半点功效。
林胡王和楼烦王,可不想自己的勇士白白牺牲。撤退的号角声,漫山遍野的响起。进攻的林胡、楼烦勇士听见了撤退的命令,也不恋战,迅速撤离战场。赵固见胡人狼狈不堪地撤离战场,城下又堆积了成千上万的尸首,举起手中德战刀,高呼道:“杀。”
赵军见轻而易举就射杀了这么多胡人,士气大增,怒喊道:“杀,杀,杀。”
赵军数万人如雷霆之音,划破天空,在沟谷之中回荡,久久不能弥漫。
牛翦来到赵固身前,喜道:“代相,此战打得太痛快了。我军伤亡不足十人,却取得如此大胜。胡人势众,不堪一击。臣请命,出城迎战。我们大胜之际,定能杀胡人一个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