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团队的研究人员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化学结构进行人工修改,使其只能由指定的化合物来激活或抑制。研究人员使用病毒载体将人工受体送到特定的神经元中,然后通过注射指定的化合物操纵神经元的激活或抑制。该团队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这种技术成功地操纵了小鼠的进食。
尽管这篇论文最后提出这项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神经疾病,秋山空还是考虑到类似的技术应用于脑机接口的可能。他所从事的侵入性脑机接口领域,是植入人工设备和生物组织融合形成“赛博格”组织,输入信息主要是采用刺激特定神经元的方式,如感觉皮层和运动皮层。
“如果植入的人工设备本身就是一个“赛博格”组织,由基因改造过的人造细胞和电子设备融合而成,其制造的特定蛋白质能作用于事先改造过的神经细胞上的受体……这岂不是某种意义上的脑控?”
“反正有[星河联邦]在暗中操纵,应该不至于看着人类自己作死。不过话说回来,他们那套操纵思维的技术比这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
(2012年10月3日,周三,早晨;公寓四楼,秋山空家)
“水螅神经系统的完整活动成像?”
秋山空一边端起茶杯小口啜饮,一边用手指划过平板电脑,将电子版的论文稍稍往下翻。
传统上,水螅的神经系统被描述为由两个神经网络组成。yuste和dupre两位研究者使用钙离子成像技术,展示了这些神经网络中存在的多个通路,并显示其与相应行为的联系。
这项研究的技术基础是基因工程和生物发光钙离子指示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目前设计的几种发光蛋白质主要有aequorin、obelin、clytin和mitroin;研究人员将发光蛋白的基因转入水螅的神经元细胞,当神经元激活放电时,钙离子浓度上升,这些发光蛋白质便发射出能被仪器记录的可见光,使整体神经系统的活动可以按时间次序被记录下来。
通过这种方法,yuste和dupre两位研究人员分别观察了水螅在进行不同活动时的神经回路激活状况。两位研究者在论文中记录了水螅进食和躲避等行为背后的神经活动。秋山空对这种动物没有特别的研究,对此只是了解个大概。
平心而论,水螅的神经系统相比人类的要原始和简单很多,这项研究只能说是在破解神经元编码的旅途上迈出了第一步。不过秋山空相信,在星河联邦暗中帮助降低试错成本的情况下,地球的科学家们用不了多久就能够破解人类的大脑。
“唔,差不多该出发了。”
秋山空看了看时间,将桌上的盘子和茶杯放入洗碗机,然后拎起提包走下楼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