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左相匆匆而来,虽并未急于切入正题,但一有一种诡异的气氛,让胡亥隐约间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胡亥清楚,大清早左相匆匆而来。必然是有要事相商,而且十有八九是关于东出长策。
这件事关系到大秦帝国接下来的发展核心,作为文武百官之首,左相子婴自然是时刻关注。
……
默然良久,胡亥心头一动:“王叔,东出之策已是大秦帝国未来的长策大计,绝不更改——!”
“陛下心有决定,还请告知臣一二,以安朝野之心。”子婴的双眸骤然发亮。
随及,子婴座中深深一躬:“敢请陛下解惑!”
深深的看了看子婴,胡亥幽幽一叹,道:“凡欲以霸道行统一大业,必有准备期间,任谁都不能一蹴而就。”
“此之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其要害在于决断。早断早预,迟断迟预,不断不预。依朕之见,大秦帝国可在一年之内做好一切预备。”
说到这里,胡亥伸出手指头,道:“其一,大秦帝国故土人口已锐减。加之大秦帝国民气低落,半年之内征集十万大军都是难事,但是同样中原大地之上,天下列国,中原诸王大军一样是乌合之众。”
“如此一来,我大秦便有了可乘之机!”
“其二,大秦帝国有巴蜀天然粮仓,八百里秦川富庶。只需要连年丰收,必将会国库盈满,军资粮草兵器的筹集,亦在举手之间。”
“其三,大秦帝国有九原军与胡地相接,又有陇西草原河谷,战马来源大大优于中原。”
“一年内建成五万铁骑,应不是难事。再加上大秦原有大军,不下于十五万,足以东出函谷关。”
“其四,国尉乃鬼谷传人,通武候王贲更是兵家名将之后,这一点在父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早已经得到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