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机器人的体积决定了只能存入简单的汇编代码,那么在命令控制上,并非是精确到1的点对点控制,而是应用了广播式的自动跟踪结构。
即不需要告诉它们怎么去做,只是发出指令想要什么效果,它们会自动执行。
改造升级期间,纳米机器人将优先利用人体自带的分子素材,以提高利用率,只有在缺少分子素材的情况下才会互相结合。
无论是改造期间还是改造完成,纳米机器人都会有定期自检,并且会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效果长期存在以及利用率最大化。
若自检发现人体分子素材有新增,部分互相结合的纳米机器人会执行断裂程序,重新恢复到单体模式,转而与分子素材结合。
这段解释让焱飞眼皮一跳,这不就是意味着潜力提升……
两个纳米机器人结合的利用率是1,两个纳米机器人断裂后与人体内分子素材结合,利用率则上升为2,翻了一倍!
天赋潜力增强就是这个原因?
带着疑问,焱飞继续朝下看。
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同样的改造应用于不同个体,需要动用的纳米机器人数量不尽相同,可能是十万级、百万级,甚至是千万、上亿级的数量差距。
数量差异如此之大并不奇怪,那是因为改造是基于分子层面,能否更多的利用人体自带的分子素材,这一点是造成数量差异的核心因素。
宿主体内无法提供改造所需的生物分子素材……
宿主体内能提供部分生物分子素材……
宿主体内能提供大量生物分子素材……
宿主体内生物分子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对应四类情况,同样的改造,消耗纳米机器人的数量可以差数倍到数十倍。
焱飞脑海中此刻忽然跳出一个想法,抛开什么素材啊、分子啊、纳米机器人等专业词汇,换个几个词汇代入再去看。
所谓的分子素材可不可以就简单的理解为个人天赋,或者是人本身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