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这样,那么这一条路也就相当于不通了……”苏青荷沉吟几许,“三楼的话,倒是还没查过。我记得昨晚那里是有住人的。”
“住的是个颇有姿色的女子,灯熄得还挺晚。”赵无安点头。
胡不喜也接过话头:“对对,长得是挺好看的!”
苏青荷一愣:“你们怎么知道的?”
“我坐在院中的时候,正好能看到她房中的红烛啊。”赵无安慵懒地眯起眼睛,回答得理所当然。
胡不喜也正气凛然地点点头道:“老胡我就住在她隔壁,上楼的时候,恰好遇着了。要不是昨晚老大没回来,我还真想跟老大早点说这事儿,嘿嘿。”
苏青荷简直不知该怎么把话题继续下去,“那就赶紧去找那女子问个明白吧。她的供词,我也早就觉得有问题了。”
那女子的证词是赵无安记录的,但苏青荷后来又将所有的卷宗全都翻看了一遍,以免错过什么细节。如今提起住在三楼丙字房的那位,三人显然都有极深的印象。
女子名为杨歇,今年刚好二十,尚未出嫁,是个土生土长的汴梁人,本来也算是出身书香门第,但放在人才济济的汴梁,就显得颇有些平凡了。大宋女子本不该独自出行,杨歇原本也是随兄长一道去庐州,参加个诗会,兄长豪取桂冠,因而被太守留下,大宴三日。
杨歇素来独立,与寻常女子很不一样,见兄长俗务缠身,着实难得空闲,便先欲先行告辞,回返京城,这才在这客栈投宿一晚。
至于深夜燃灯不眠的原因,杨歇的解释是客栈书柜当中的话本都颇为有趣,她又自小喜好这些故事,看得起了滋味,便睡得稍晚了些。
这个理由,乍看之下编的很没水准,但在赵无安特地翻了翻二楼丙字房书柜中的那些故事之后,才发现的确别有深意。
至于深夜有无听见其他声响,有无见过异状,杨歇的回答一概都是不知。
偏偏她的屋子位置太过巧合,就在事发房间的正上方,再加上其他可能的逃脱路线都已被苏赵二人一一否决,杨歇顷刻便成了嫌疑最大的人。
既然线索已都逐渐指向了一人,继续专注于后院的搜查已经无异于浪费时间,几人便从厨房取道,径直回到了大厅之中,想要从杨歇身上再问出点东西来。
重回正厅,已是日上三竿之时,大多数客人仍然好整以暇地坐在原位之上,之时脸上的愤懑不满之色,愈发严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