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朱元璋这道诏命刚从金陵城出来的时候,朱棣也刚刚率部从古北口而出,直往西北而去向着宁城赶路。
不过虽然是出了边关,但实际上朱棣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自己率领着数万大军,不论兵器甲胄还是火器辎重都十分充足,那些个蛮子有什么胆量能够打他的注意。
无非也就是防范一些宵小趁机捣乱而已,但大军戒备森严,出了古北口之后便已经是失去了最后一个机会,在草原上大寨之中想要潜入营内作乱,这怕是在把明军士卒都当成瞎子啊。
真以为手脚灵活一些就能随随便便进出戒备森严守卫密布的大军营寨吗,简直是开玩笑一般。
如果真这么随便的话,那对于大军而言还有什么严密性,对于主将的性命还有什么保障。
所以论到守卫安全性,驻扎大营绝对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存在,可能仅次于大明金陵皇城的守卫森严。
当然了,这是步卒精锐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
残兵败将戍守的大营那可不能同日而语,更何况朱棣率领的是自己麾下三山护卫,是精锐中的精锐,绝非一般的普通士卒能够比拟。
所以这一路上纵使处于敌境,朱棣仍然半点担心都没有,哪怕最谨慎的张枫对此也是同感,任谁看到那明晃晃的刀枪锋芒,都不会来这里自讨没趣的。
只是本来按照张枫的意思是走山海关在大明境内绕一圈去宁城,这才是最稳当的路线。
为什么绕一圈,因为大明努尔干都司和北平布政司之间正好有一处口袋似的空洞,也就是那三不管的地带。
朱棣对于绕路这种费力又费时的事情向来是拒绝的,所以大手一挥便改变了原来的行程,直接走古北口奔宁城,这样可比原来短了大半的路程,时间上自然也是大大的缩减。
而且按照朱棣的意思,此次北上本来就是为了震慑宵小存在巡视边防,让蒙人收一收自己骚动的野心,让他们见识到大明仍然不是能够随便招惹的存在。
走古北口如草原,不正好能顺路做到这个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