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特种战术部队,总不会傻到在永久冻土层上挖洞藏宝吧?那就真成傻X了。
在这种永久冻土层中挖洞,即便是放到现在,用大型机械来挖掘也不是一件轻省的活,更别说在几十年前了。既然靠近南方的永久混合冻土不是目标,那么李欢立刻就扩大了搜寻范围——在这张K117地图上,实际,还有几个濒临海岸线的岛屿。比起那些永久冻土层来,李欢更觉得这些岛屿有嫌疑。在和李昂他们通报了情况之后,李欢和上官晴继续朝着北边搜索。北边的地貌更是复杂,这里开始有了大片大片的移动冰川,不能再这么一望无际地看,李欢只好将高度降到更低,这样能看清楚地面,但搜寻速度显然就降低了不少。空对地搜索是一个非常枯燥的活,而且在西伯利亚大荒原上,是千篇一律的白色,没有其他的颜色,一个颜色看久了容易视觉疲劳,更是看不清楚地下的情况,要不是李欢有子机的帮忙,他可以能已经看吐了一次了。
可就是这样,按照排查之后的地图来搜索,搜索一天,李欢和上官晴他们这边一无所获。李欢一行人从早上出发,到了天色擦黑的时候,两架“浩劫”返回基地,两边人一碰头,谁也没有发现——这其实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所谓的意料之外是因为李欢找到了K117的范围地图,而且他和上官晴两个人还把这张地图的范围勾选到了很精细的地步,面积不过就1000多平方公里,在两架“浩劫”的帮助下,这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并不难搜索。而且今天的天气晴朗,能见度很高,大家又是专业的军人,搜索这种东西应该说是一点都难。
至于情理之中,可别忘了,众人要搜索的是前苏联的特种战术部队的老巢,虽然现在特种战术部队的番号已经被取消,他们的基地也已经被废弃,但特种战术部队是前苏联极机密级别的行动部队,他们的老巢,就算是废弃了……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别气馁,还有时间。”李欢安慰大家。
“老板我们不是气馁,但没想到这个东西会这么难找。今天我们搜寻了大概三百平方公里左右的地面,什么也没发现,我们几个轮流看,都看吐了好几次。”罗德曼抓抓头:“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的直升机好像出问题了……所以接下来可能只有老板你这一架可以用了,我们又得减少一些搜寻速度。”
“这么快就坏了?”李欢一愣:“真是不禁用。”
“老板,你还不了解苏联的军备……”李昂咧咧嘴。
原来即便是号称空中堡垒的浩劫直升机,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空中巡航之后,该出问题也要出问题,而且这是前苏联军工的特点——大部分人对前苏联制造的民用产品停留在了皮实耐用的概念上,这个概念是正确的,前苏联的民用产品,的确以坚固的耐久性和良好的整合性着称,有很多东西在六七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
但军用的就真的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其中最着名的例子,就是曾经让西方世界恐惧的米格25。
作为米高扬设计局巅峰之作的米格25,其引起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程度基本上等同于温格教授差点签下的球星名单。不同于大部分航空。器对于线条柔和的极致追求,米格25基本上是方的……线条的硬朗程度早已超出了人们对于战斗机的理解。当然,看似这么不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设计,其背后的基础是米高扬设计局多年积累的底蕴,以及赋予了它神奇特性的R-15-300发动机。
R-15-300这款发动机给予了米格25最高3.2马赫
的速度。3.2马赫是个什么概念?几乎同时研制的花旗国F-5最高时速1.6马赫——爆了两条街。但是秉承了苏联军工一贯的暴力却不耐用的特点,这款发动机在运行了150小时过后就要大修,寿命极其短。而F-5装配的J85发动机却能妥妥的到达1500小时的寿命。当然这样的缺点,苏联人是不以为然的,反正我多产几架不就全解决问题了么,就跟坦克的概念一样,苏联的坦克大多数是在拖拉机厂里生产的——耐用什么的,在军用品上不存在这个属性。
飞这架“浩劫”来的飞行员听到直升机故障了,表示十分惊讶——不过他的惊讶方向错了,在他听到“浩劫”连续运行了这么久,才出这么点问题的时候,表示李昂他们的运气非常好,然后就丢下酒瓶子,打开工具箱开始淡定调整了。
看的李欢他们一脸懵逼。
圣海斯堡虽然小,但这里的各种设备还是不错的,加上飞行员对飞机又很熟悉,所以排除故障问题不大,不过需要耽搁一天时间。李欢倒是想的很开,耽搁就耽搁吧,趁着这个时间反正还有一架直升机,第二天还可以少量排查……不过等到第二天李欢他们准备上飞机预热螺旋桨的时候,发现这架“浩劫”又出了问题。
如果说第一架直升机是用坏的,那李欢他们这架坏得有些莫名其妙了——昨天晚上回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根本就没有道理说停一晚上就会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