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王朝的考虑中,与葡萄牙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商品无论交给谁贸易,本质对稀缺端口垄断供应地的中央之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更何况此时的明王朝,暂时还不认为海外贸易于自己的经济来说会很重要。然而在经历过长达40年的努力后,葡萄牙人最终还是正式从明朝得到一块租借地。
卜加劳铸炮厂、红衣大炮
在经营澳门的过程中,葡萄牙人除了构筑炮台等军事设施以外,甚至还建立了一个葡萄牙人认为的“世界上最好的铸炮工厂”——卜加劳铸炮厂。作为一个对外“夷”渗入非常警惕的国度,葡萄牙人即使获准长驻澳门,本来也是没有机会像他们在其它地区那样,构筑堡垒、发展军力的。获得这一待遇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过多年的接触与示好,明王朝已经相信葡萄牙人只是像其它“藩商”一样,只是为了贸易而来。其有限的军事存在,不仅不会影响帝国的安危,反而对帝国的存亡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内部缺乏创新机制的中央之国来说,透过葡萄牙这个窗口得到的最大好处,是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欧洲先进的火炮技术。在佛郎机炮之后,后来在历史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的“红衣大炮”也是由葡萄牙人帮助引入的。除了技术引进以外,澳门的兵工厂甚至直接获得过北京而来的定单。比如公元1629年,葡萄牙人就曾受命铸造了十门大炮运往京师。这些产自澳门的大炮,在明朝对抗后金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后来的清王朝时期,葡萄牙人的这一作用依然得到了延续。
卜加劳铸炮厂制造的神威大将军
基于上述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对于中国人来说,澳门和香港问题似乎都代表着一段屈辱的“殖民史”,但客观上看,澳门和香港问题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在澳门存在的问题上,中国更多是一种主动选择,香港则是被迫接受。这一区别在香港和澳门的面积扩张上亦有充分体现。今天澳门的管辖面积比之明朝时期,并没有太大变化,仅仅只有32.8平方公里。以至于前几年不得不在借助“一国”的大背景,向珠海租借横琴岛的部分土地修建“澳门大学”新校区。反观凭借强大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英国,其统治下的“香港”,范围则得以从最初的78.4平方公里,扩大至现在的平方公里。
土地困局
巨大的面积差,决定了香港、澳门的发展空间。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在勾通海陆这个问题上,珠江口东、西两侧的机会本来是均等的。然而尽管澳门一直在地缘政治地位上,拥有与香港比肩的定位,但受限于土地困局,经济上只能剑走偏风的发展博彩业。并且无法成为香港那样的国际大都市。
香港、澳门及它们前殖民国的国际地位,对珠三角地区今日的地缘政治格局,同样造成了重大影响。二个前殖民地在经济上的强弱反差,使得整个珠江口两岸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对比深圳、东莞的强势,珠海、中山的话语权无疑要弱一些。时至今日,尽管珠海方面很希望,位置堪比香港岛的横琴岛,能够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并以向澳门出借土地为契机成立了“横琴新区”,以试图更大范围的借力“两制”,但澳门本身潜力不足的短板,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补足的。
珠三角二级城市圈地缘结构图
如果葡萄牙最初在今天的香港地区立足并成功。那么比之晚300年登陆珠江口的英国人,选择的就有可能是澳门半岛或者横琴岛了。从地理位置上看,前者对应的是今天的九龙,后者则对应的是现在的港岛。依照英国人在香港的扩张路径,今天为了对接澳门经济辐射,与深圳同年建制而成的经济特区——珠海市,亦很有可能以“新界”的身份成为英国殖民地的一部分。以此推论,当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到1980年时,对接“英属澳门”而成立的特区,估计就是现在的“中山市”了。
基于地缘比较层面的推导,意义并不在去探讨那段殖民历史,到底对珠三角乃至中国历史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而在于揭示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板块的中心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地理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微观历史层面中的一些政治、技术影响,很有可能影响一座城市的命运。比如在20世纪初的中国铁路干线建设,就让郑州、石家庄两个新兴城市,替代了地缘政治地位原本更高的开封及正定,成为了地区中心。基于开封长久以来所保有的政治地位,开封人会更有理由哀怨,并产生如果当年的技术人员,认定开封段的黄河可以修建黄河大桥,情况将会怎样的联想。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嘲笑今天那些地理相近的县市,倾尽各种资源争夺高铁站的努力,因为这种偏差真的有可能影响一座城市的命运。最起码,这种努力比之力保“贫困县”资格的做法,要有价值的多。
作者:温骏轩,70后,长于以历史为脉络,地缘为角度,解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