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移民全球> 第五百零六章:河套之战(九十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零六章:河套之战(九十一)(1 / 4)

移民全球正文卷第五百零六章:河套之战然而,因为郑和船队在海外布局时,重用中国绿教,及与满剌加这样绿教色彩国家交好。

就认为郑和是在假公济私的传教,也是有失偏颇的。

上述做法,更多是基于国家利益,及当地的局势而因势利导罢了。

另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体现在对锡兰的外交态度上。

作为印度洋上另一个重要的航线节点,郑和本人曾经六次到访这个僧伽罗人主导的锡兰岛。

甚至曾经在第三次远洋之时,开启过一场战争,并俘虏了对郑和船队不太友好的锡兰国王。

以明史的记载来说,郑和锡兰之战的原因,与陈祖义被剿灭的原因一样,都是图谋郑和船队所携带的货物。

至于这是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们要关注的,是由此造成的地缘政治后果。

在锡兰显示强大武力之后,郑和并没有试图在岛上扶植一个绿教政权。

而是希望以“佛教”信仰为连接点,取得彼此的共识,被俘的国王后来也被放归回国。

今天锡兰的土地上,记录郑和布施岛上佛寺等行为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事实上,尽管郑和出使西洋之举,客观上促进了绿教,在包括马六甲王国在内的南洋国家传播。

但南洋真正大量出来****的“苏丹国”性质国家,却都是在郑和死后,明朝不再向海外彰显强大武力之后。

比如满剌加真正变成****的“马六甲苏丹国”,并跨越海峡进入苏门答腊岛的时间,是在15世纪中期。

《马来记年》载:在西里麻哈刺执政时期,马六甲王国正式成为绿教化的王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