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制作一个小马达非常简单,知道原理之后利用一些常见的物品就能制作。
小马达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电池、一部分是电动。
电池部分的话利用金属和盐水的氧化反应即可实现供电,即便是电压太低也可以通过串联来增加。
电动方面也不困难,利用通电的铜线圈在磁场中受力旋转,带动延伸出来的小棍进行转动。
铜、铁、盐水、磁铁这些都不难获得,通过多次实验即可完成马达的制作。
只不过不管小马达做得再精巧,也只能是小打小闹,没有精确的仪器和稳定的变压器,土电池最好还是不要直接给手机充电,更不可能为笔记本充电。
好在从大巴车上能拆出不少零部件可以用来组装,而且也有蓄电池做保障,暂时来说他们所有人的电子设备还是可以使用的。
可如果没有工业基础作为支撑,这种情况也维持不了多久。
至于说制作一个大马达来驱动车辆行驶,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这不单单是技术和时间的问题,更是因为现在大宋还缺少一种重要的原材料——橡胶!
此时它还在美洲静静躺着呢,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还需要好几百年后才能漂洋过海来到欧亚大陆。
虽说大动作肯定是搞不了的,但小打小闹也有它的好处啊。一个小小的马达,用法千变万化,只要逐步细化材料的标准,还是能勉强控制它的数值的。
有了这个基础在手,之后就能演化出无数种产品。
所以当黄永鸿拿出这个盒子,说它是自制马达的时候,在场谁能不惊讶,特别是它还能量产啊,那意义就大了去。
吴晓枫第一个拿起来仔细打量着,拆开一看才发现里面的构造非常简单,但是不清楚原理的他,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铜线圈自己就会转起来呢。
掏出了一本初中的物理课本,黄永鸿笑道:“原本我也没想到马达竟然可以使用土方法制造。好在后来翻阅了梦嫣他们借给我的课本,才发现只要符合原理,一些粗糙的材料也能实现。”
果真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啊!
虽然这些基础知识他们在以前都学过,可背的基本都是公式,做的是考题,又有谁真正动手制作过呢。更何况高考一结束,以前学的全部都还给老师了。
要不是有黄永鸿这个动手能力满分的大神在这里,谁又会想得到利用一些基础的材料就能制作出小马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