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历来为道家胜地。自三丰真人在武当山创下武当一派以来,声名愈盛。昔日的张君宝,如今的张三丰,亦有五十余岁的年纪了。
他虽开宗立派二十余年,但是整个武当派却远没有后来那般兴盛,此刻全凭他一人支撑门户,门下也只有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三人,以及两个挂名长老天玑子、玉璇子二人并数名道童、火工道人等。天玑子、玉璇子二人,一个是武当派剑宗道长,一个是武当派拳宗道长,年纪却比张三丰还要来得大。
这一日,风和日丽,一眼望去,整个天柱峰好似被包裹在一片梦幻当中。山上新叶如翠,粉蛾敛色,横波流光,胜景似幻实真,恍若梦寐,好一派仙家气象。
天柱峰顶,一株合腰粗细的大松树下,张三丰正在教授大弟子宋远桥“武当长拳”。此时宋远桥也只有十余岁,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所以张三丰传他这路“武当长拳”用以锻炼体魄,培育根基。至于俞莲舟与俞岱岩二人,年纪还太小,正由天玑子在教二人读书习字。
这路“武当长拳”虽是武当派入门功夫,却也是张三丰苦心所创。共分二路,既可单路练习,也可二路一气呵成。架势较大,动作多横击直劈,对健身壮体效果较好。
宋远桥一身宽大的青色道袍,学着张三丰的样子,眼眺前方,身子左转,左脚迈步跟着右脚进一步,左手向左侧腰际一带且撩向腰之左后方作托掌撩衣状。正是那第一式“懒扎衣”。宋远桥年纪虽幼,人却聪明,一路“武当长拳”练得有模有样,跟着张三丰自第一式起,“撒手”、“撤步”、“雁翅”、“高四平”等招式一气呵成,将整路三十二式打完。张三丰停手伫立,让他又打一遍,而他在一边指点其不足之处。
前几式尚好,等宋远桥打到第八式“顺栾肘变埋伏”之时,张三丰道:“远桥,咱们这路拳法,拦截架格,腾挪闪让均要求出手有力”他说道这里,左脚向前方跨跃一步,右脚复进一步,又道:“发脚迅速。”跟着身体下沉蹲身,左膝盖弯屈跪地并使之形成左跪步势,再道:“手足齐到。”与此同时,只见他两手臂画弧绕动,同时身子朝前,继而左拳置头顶上架、右拳向前方盖打,跟着说道:“动作分明。”
他说完:“出手有力、发脚迅速、手足齐到、动作分明”这几句话后,恰好将那式“顺栾肘变埋伏”的数个变化打完。宋远趁着小脸点点头,按照张三丰适才的指点,又将第八式打了一遍,果然比先前好多了。
张三丰捻须微微点头,望向宋远桥的眼中满是赞赏。便在此时,一名道童来报:“掌教大老爷,有许多人上了咱们武当山,天玑子长老让我叫您赶快去。”
张三丰诧异的道:“平素里咱们这武当山也没几个客人,你可知来的是谁?”
那道童也就七八岁,歪着头想了一会儿道:“好像叫什么百百什么道长,弟子记性不好,没记住。”他说完,脸上一片赫然,深为自己没记住那个名字而不好意思。
张三丰道:“远桥,你接着把这路拳法再练几遍,然后去找莲舟同岱岩玩罢,为师去瞧一瞧。”说完,领着道童下了这天柱峰顶,来到南侧的太和宫。
武当派虽以“武当”二字为名,实则只占据武当山当中的一座天柱峰而已。而诺大的武当山共有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分别被其他道派占据,形成了武当山这处道家胜地。
太和宫乃是武当派会客的场所,张三丰一入太和宫,瞧见天玑子、玉璇子两位长老陪着十余位同道在闲聊,俱都是做道士打扮。当中一人,年约四十,一身青色道袍,面上无须,面色微白,眼中神光熠熠,显然内功极深,只是隔老远就能感受到那股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寒意。另有一人,一身黄色道袍,须发灰白,头发用一根树枝胡乱的扎成一个道髻,背后背着一柄黑色长剑,用上好的剑鞘包裹,只露出剑柄。还有两人,一般的打扮,俱是深紫色道袍,只是一个脸上左黑右白,一个脸上右黑左白,瞧起来诡异非常。剩下数名,虽然不乏相貌奇特之辈,但是比起这几个来,倒显得正常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