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在死后第二年,才得旨归葬。这个该死的秦桧,究竟有多恨赵鼎?恨,真的会有吗?你做为胜利者,需要恨失败者吗?你不应该表现出大气的风度吗?这样也能给自己抹一点胭脂啊。
在我们中国,有“死者为大”穿透,他已经死了,不能和你抢饭碗了,你就不能雍容大度一点?咱们吃相好看一点,不好吗?
秦桧不懂吗?秦桧智商低吗?不可能,他什么不懂啊?
如果非要给他的行为做一个解释,只能说,有些人注定是小人,输不起,也赢不起,永远记得当初的怨念,永远见不得别人好。
一直到了孝宗即位,才追赠赵鼎为太傅,赐谥号为忠简,追封为丰国公。配享高宗庙庭,提升任用他的孙子十二人。
论赵鼎的一生,能力和才华一般,对于大宋没有太多的建树。但其风骨傲然,算的上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傲骨嶙峋。
你可以征服我的生命,也可以征服我的智商,但你征服不了我的灵魂,因为我是一个汉人,我有自己的坚持和信仰……
秦桧不是汉人吗?不是,他是汉人的败类!癌细胞是不能算细胞的吧。
赵鼎被罢免后,议和的“道路”算是基本通畅。
张通古、萧哲与王伦由金国进入宋地。
韩世忠得知这事后,肾上腺激素猛增、肝火上扬、文思泉涌,一口气上了四道奏疏,大意说:“不可许,愿举兵决战,兵势最重处,臣请当之。”又说:“金人欲以刘豫相待,举国士大夫尽为陪臣,恐人心离散,士气凋沮。”
上书还不算,老韩还申请入朝面奏。
高宗皇帝觉得眼前一阵草泥马呼啸而过,你这货到底要怎样?我在谈和,谈和懂不?谈不和了再打行不行?
老韩没有得到皇帝面奏的许可,就走了一回“曲线抗战”,在洪泽镇设伏兵,准备干掉金国使者,可这釜底抽薪的一招,却没有成功。
为什么没有成功,因为老韩怂了。让老韩这样的横刀立马的将军认怂,这是怎样的淫威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