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
因为这事儿想办成可没那么简单。
好的人才谁不想要,国家也想要啊,而且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本来就毕业包分配。
“你要真想这么干,得搞定上面,至少教育部方面要点头。”
这一点李亚东倒是已经想到,摆摆手道:“这没问题,上面我有办法搞定,我今天来找你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现在基础科学类的应届毕业生们,他们的就业方向以及心理想法,以便规划出一套合理的人才招聘方案。”
对于说服教育部等国家机构替微创科技开扇方便之门这件事,李亚东还是有些把握的,老任同志能干成的事情,没道理他就干不成,你说对吧?
而且他心里很清楚,大学生包分配的这种制度,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是一个好办法,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注定是行不通的,此举无法合理利用人才红利的优势,以至于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国家也会很快意识到这一点,会在90年代中下页,陆续取消这种制度。
“你还别说,现在这类应届毕业生的想法,确实与你们当年读书的时候大不相同了。”得知他的真正意图后,赵无衣笑着说,“你们当年读书那会儿,几乎所有人都恨不得削尖了脑袋出国留学,而美国又是90%学生的第一选择。
“现在倒是不同,随着国际政治的变化,学生们赴美留学的热情正在逐年下降,再加上国内经济这几年朝气蓬勃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感染了很多学生,或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们愿意扎根在国内发展。”
她说到这里顿了顿,望向李亚东问,“这对你来说,应该是好事吧?”
“当然。”李亚东笑着点头。
“至于就业方向嘛,就呈现出一种两极化趋势,第一种是好的,最顶尖的那一拨学生,肯定是被国家各大科研单位吸纳走了,也算走了一条他们理想中的路。而余下的更多学生,可就没那么幸运,国内目前除了国有单位外,民营的科研机构屈指可数,至少在我的观察看来,他们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并不能得到一件理想中的工作。”
“所以……我如果这个时候招聘告示一拉,必将引来学生们趋之若鹜?”李亚东问。
“应该吧。”赵无衣笑呵呵地说,“只要你能搞定上面,让他们可以合理选择。不过话又说回来,你应该也是想要精英吧,普通的学生也是你的菜?”
“精英……那当然想要。但暂时略逊一筹的学生,也是可以考虑的嘛,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愿意付出,99%的汗水足以弥补1%的天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