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秀看着六宝那张纠结的小脸儿,忍不住笑出了声: “你想什么呢?怎么突然就停住了,不往下说了?” 六宝哽了一下,接了下去: “内个啥,后来大娘也炸了。 大娘说说老钱家人血口喷人,她的大宝是个老实巴交的好孩子,路上遇到别人家闺女都不待多看一眼的! 就内个谁,胡屠户家新娶的那个妖妖娆娆的小媳妇儿,村里的爷们儿哪个不被勾搭得眼珠子都快跑出眼眶了! 可是我们大宝就把持得住,看都没多看过人家一眼! 就钱大丫那样土得掉渣的土妞儿,哪一点值得大宝正眼看她? 俺们大宝就不待干出来那种不是人滴事儿来滴! 谁知道那个钱大丫是跟谁勾搭上了,还非得死乞白赖地赖到俺们家大宝头上! 敢往她儿子头上扣屎盆子,她豁出去这条命不要,也不能让老钱家这帮人得逞!” 姜英秀之前还没发现,六宝这表演能力竟然这么强。 六宝一直表现得就像个傻乎乎的小孩,平时似乎总是蹲在墙角玩泥巴。 没想到,这记竟然这么好使。 而且六宝不光是记好,他学谁说话,也都惟妙惟肖。 没看出来,这小子还是个人才啊! 其实六宝一岁多的时候,原主还帮着照看过一段呢。 因为朱月娥要下地挣工分,给六宝断了之后,白天上工以后,照看六宝的活计就落到了姜老太太上。 姜老太太虽然因为宠老五姜大海和五儿媳妇朱月娥,也对六宝这个五房的独苗额外高看一眼。 但是她的格,发号施令、颐指气使才是常态,当然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干完了。 所以,除了给六宝喂食物的这个活儿,她亲自把持在手里,其它很多事,像是给六宝换尿介子、洗、洗尿介子、洗衣裳这类的事,就都落在了姜英秀头上。 说来也怪,每当让姜英秀干活儿的时候,她好像就完全把姜英秀的命格给忘到脑后了。而等到让姜英秀上桌子吃饭的时候,就一下子全都想起来了。 姜英秀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偏心的人,自有自己的一逻辑。 跟他们讲道理是讲不清楚的。 事实上,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么难讲。同样一个家庭,总有些孩子是被宠的,另外一些孩子是被忽视的。 得不到的永远在动,被偏的总是有恃无恐。 其实单只这种,倒还算是好的。 经历过后世,姜英秀在媒体上、网络上,见过许多更极端的家庭,真实的生活中也遇到过几个。 明明原本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却相处得跟仇人一样。 不,说不定还不如那种彼此惺惺相惜的仇人呢。 彼此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不如邻居、朋友、同事,或者在网络上遇到的陌生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吧。 唉,说到底,原主大概因为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和虐待的缘故,其实是个极度渴望亲的孩子。 自己虽然并不把这些姜家人当做亲人,而更多是一种旁观者的心态。 但是很多时候,似乎总是避免不了,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原主的影响。 就比如说,见到六宝的时候,就总是忍不住有种亲切和喜的感觉。 投喂两小只的时候,也有几次想到,如果能连六宝一起投喂,那就更好了。 所以,当六宝那回猛然出现的时候,自己干脆就顺水推舟地应了下来。 其实并不是害怕他去告密之类的。 更有可能是心里这种原主残存的绪和感,在起作用吧。 这娃残留下来的绪和感,不知藏在这个体的什么地方,隔三差五地就会出来溜达溜达。 要不是空间有个吞噬灵魂的奇葩功能,自己有时候真的觉得,说不定原主的魂魄,还气息微弱地隐藏在这个体中的某个角落呢。 姜英秀摸了摸六宝的头,从兜里摸出来一块儿地瓜干儿递给他。 六宝一下子就笑得见牙不见眼。 他辛辛苦苦地折腾了这么老半天,不就为了这个嘛! 姜英秀见到六宝那个露着小白牙的可笑容,忍不住又摸了摸他的头顶,又从兜里掏出来两块儿地瓜干儿: “拿去给你六丫姐和八丫姐吃,一人一块儿。” 六宝恋恋不舍地盯着那两块儿地瓜干瞅了足足有三秒钟,咽了咽口水,最终还是大力地点了点头: “行,我这就带过去给六丫姐和八丫姐。然后我还去正房那边,要是有啥新况,我再来告诉你。” “没事儿,正房那边我直接过去看看就得了。你还是找小伙伴儿们玩儿去吧!不过天儿晚了,玩儿也别出院子了!” “唉!” 六宝脆生生地应了,掀开门帘子,小板儿一眨眼就跑远了,很快就融入了茫茫夜色。 姜英秀看着他跑到正房,然后又转去了三房,最后又回了正房,笑眯眯地撂下了门帘儿。 她满仓房打量了一番,最终找到一根很粗的木头棒子,拎着就去了正房。 到了正房里头,乌鸦鸦一片,全是人。 姜家几个房头的人几乎都在。 姜英秀扫了一眼老钱家人,除了上回那几头蒜,还来了几个生面孔,不知道是亲戚还是朋友,总之肯定是找来的帮手了。 钱大丫没来。 这一点,她是不是该觉得欣慰? 姜英杰的脸上一片死灰,嘴唇一直在颤抖着。 满脸的不敢置信。 不知他是真有把柄落在钱大丫手里了,还是对钱家人这种态度,感到震惊,感到被背叛。 不过,按照钱家人的说法,钱大丫是被欺负了,没脸见人,在家寻死觅活呢。 这要是不知内的人听了,怕是对姜英杰就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了。 可是姜英秀却清清楚楚地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过这俩人的互动和对话。当然知道事实不可能像老钱家人说的那样。 心中却不由得感叹,这人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坏,而是蠢。 钱家那个名声,那个过子的水平,跟姜家结亲,明摆着是占便宜的好事儿。 而钱大丫和姜英杰,对钱大丫来说,其实是相当不错的一门好亲事了。 一般那种为了闺女着想的正常人家,或者,哪怕是比较功利、贪图富贵的人家,只要不缺心眼儿,应该也看得到跟姜家人结亲的好处。 然而,钱家人偏偏要把这官盐做了私盐卖。 明明好的一门亲事不结,反而宁可牺牲掉闺女的名声,也要赖上老姜家,好给钱老本换亲。 可是他们来闹腾之前,竟然也不好好打听打听! 姜家五个房头的分家文书都已经送到生产队备案了,怎么还能指望用诬赖大房小子的方式,换到二房的闺女呢? 这个智商、这个逻辑、这个脑回路…… 姜英秀表示:我读书少,有点儿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