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农历二月初,阳历三月份的时候,村里还开了个“向**同志学习”的学**大会。 不过,杨树沟村人实在想不出来,村里有啥可以学**的。 大队长宋三斗,虽然是个不甘人后的子,但是杨树沟村的村民就是这个不思进取的德。 天天眼睛里就只看见那点家长里短,根本不会去体谅他这个大队干部的难处。 为了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宋三斗组织村民社员们给村里比较困难的几户人家挑水劈柴。 于是,村民社员们,纷纷给五保户曹九爷家、虽然有亲戚子侄、但是却坚持自己一人独居、只许雷国跟她一起住的雷七家,还有人单势孤的林虎子家,轮番劈了一个月的柴火,挑了一个月水…… 把林虎子的娘孙寡妇气的,见天儿地骂。 她也不敢骂宋三斗,毕竟宋三斗在杨树沟村不说一手遮天吧,那也是非常有威望的存在。 而帮她挑水的村里人,也都不是自己个儿愿意来的。 骂上头,又怕被人举报。 哭自己命苦,又怕被人说是宣扬封建迷信。 不得不说,孙寡妇也真是个人才。 这老些不能骂、或者不敢骂的,都刨出去了,她还能找到可以骂的对象。 她就见天儿地在家骂林大强,也就是林虎子那个短命的爹。 当然,名义上是骂林大强,其实是在变着法地表达她的不满。 姜英秀刚听说这事儿的时候,一脸懵bi)。 这有人帮忙干活儿,孙寡妇为啥要这么不高兴呢? 后来到了孙寡妇家看了看才知道。 本来人家一个干净的人儿,把家里家外都拾掇得立立整整的。 结果这帮学**做好事儿的人,一批一批过来了,把她家当院儿的柴火垛给卸了,轮番劈一圈儿,劈个稀碎! 然后洒了一地的木头绊子、树枝子和木屑,她还得再收拾一遍。 结果头一天刚收拾好,第二天这帮人又来了! 你还别不高兴,不然谁都得说你不厚道。毕竟人家可是耽误了挣工分,为了响应公社的号召,全心全意地来做好事儿的…… 从第一天开始,孙寡妇就见天儿地骂林大强,直骂得林虎子躲到了雷七家,结果在雷七家,又遇到了另外一拨做好事儿的…… 后来雷国和林虎子都躲了出来,跑到姜英秀这里来了。 姜英秀觉得有点儿哭笑不得。 她上辈子也经历过很多这种事,而且不只是学**这一件事儿。她印象里,很多事都是一阵风,刮过就过了,然后就风过了无痕。 其实吧,学**做好事,这还真是个大好事儿。 但是呢,你别集中在纪念那一天,或者就都搂在那一个月呀。 把这种精神作为一种常,渐进地、潜移默化地慢慢浸润式、渗透式的推广,不是更容易落到实处吗? 不过,别说在这个年代了,即便是后世,这种事不也多的吗? 平时谁也想不起来医生护士的好,等到节的时候,就记得医生护士,是美丽圣洁的白衣天使了。 平时谁也想不起来多尊师重教,等到教师节的时候,就记得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了。 平时谁也想不起来莳花弄草,等到植树节的时候,就记得到山里挖个坑,栽个树,至于后来那树活了没有,长成啥样,是不是又卖给了下一波种树的,就没人关心了。 …… 姜英秀默默地吐槽了半晌,总算回过神来,因为她听到了两个让她的耳朵竖起来的字眼儿:办学。 雷国和林虎子,跟姜英秀提起了一个私底下流传已久的小道消息: 村里的知青们,不满足于每天上工,跟农民兄弟们一起炸石头、挖土方、挣工分之类的常了. 他们打算在杨树沟村办一个小学! 姜英秀听到了这个事,不争气的小心脏不由得砰砰砰地跳动了起来。 村里如果有了村办小学的话,自己想要上学的计划,就应该更加容易实施了! 不过,这个小道消息,传着传着,就凉了。 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动静。 姜英秀想着这些事儿,有几分无精打采。 然后,突然就反应过来了,猛地瞪大了眼睛。 刚刚那个谁——民兵排长郭四槐,满屯子敲着铜锣、转悠来、转悠去滴,喊着晚上要开会…… 不会就是要说这个事儿吧?! 杨树沟村,家家户户都有孩子,而且家家户户几乎都有需要上小学的适龄儿童。 可以说,杨树沟村里的每个家庭,几乎都跟这事儿息息相关。 这事儿,确实值当家家户户都派出来一个代表! 以前杨树沟村的孩子,只能去桦树林公社上学。 小学又不能住宿,只能走读。 很多家长都不乐意让孩子天天起早贪黑、顶星星冒月亮、走那么老远的山路,去吃那个苦,遭那份罪。 要知道那山路,可是一走几十里呢! 而且,不管风吹晒,刮风下雨,打雷闪电,下大雪、下雹子,天气啥瘪犊子样儿,该去的就都得去! 这念书可不是小事,一天功也耽误不起。 别说下雨下雪下雹子了,就算是天上下刀子,把锅拔起来顶在脑袋上,该去上学也得去啊! 谁的孩子谁心疼。 遭那老大罪,还耽误着家里地里的活儿,还花着钱,结果也顶多就是比那没去上学的,多认得几个字罢了。 到了到了,你一个农民的孩子,甭管有文化没文化,不都一样得回家种地来么? 可是,如果村里真的建立了自己的小学,这守家在地的,孩子不用遭那老大罪走那老远的山路,谁家还能不舍得那两块钱学费咋地? 姜英秀满怀期待,心中料定,今晚上的大会,十有**,一定是关于这件大事儿的。 人心一旦有了期待,这时间就过得特别慢。 姜英秀盼啊盼啊,盼得脖子都长了,天才算终于黑了下来。 家家户户吃完了晚饭,溜溜达达地奔着大队部就去了。 除了正经开会的各家代表,还有一些好信儿的闲人和半大孩子们,也都凑过去了,跟着旁听。 姜英秀自然也在其中。 宋三斗看人来得差不多了,就敲了敲桌子,清了清嗓子,说道: “大家伙儿都来齐了吧?今儿个咱们开会啊,是有个大事儿,好事儿,要跟大家伙儿商量商量。” “啥事儿啊大队长,你就痛快儿地吧,别卖关子了!” “就是啊,宋三哥,你有啥话就直说呗!要不光这么打哑谜,俺们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上哪猜你是啥意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