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来,两边的势力范围、依附宗门逐步稳定。尽管仍龃龉不断,但很少爆发重大冲突。
毕竟东海道还有众多二流宗门虎视眈眈,等着坐收渔利。“大秦书院”和“明珠殿”不乏高人,“鹤蚌相争”的故事都很熟悉。
“紫蕴檀香”出现在两千年前。当时两个宗门恶斗不休,无暇顾及货品来源。“观月斋”抢在前面,找到“紫金石钟乳”的产地,并成功“控制”了货源。
等两大宗门反应过来,面对势力庞大的“观月斋”,谁都不敢率先发难,只能选择由斋中转手分配。
“石钟乳”每年出产有限,连一家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分供两家后数量更少得可怜。
“大秦书院”门下、还有“明珠殿”的弟子,修行进阶时对“感悟”要求极高。焚香静思,是他们每日必修的功课。
低阶弟子占了各派人数的大头。高等香料的价格超越法器,弟子们不可能长期负担,“质优价廉”的“紫蕴檀香”便成为首选。
因此双方互不相让,都想多拿些份额,供给自家弟子,所以才会决定在文珠城“商量”相关事宜。
数百年来,双方打打谈谈。有时能相互妥协,各取五成;有时矛盾激烈,要通过较量决定。
从最初长老、堂主级别的拼斗,慢慢下降到弟子之间的比试。到最近三百年,只限于聚灵、筑基弟子参与其中,规模越来越小。
景华听同僚提起,十年前双方弟子当场较量,决定所取各自份额。而五年前那次,两边各取五成,甚至没有再动手。
不知本次结果如何?
正思索间,厅前响起苍老的声音。
“富真人,老身已和胡长老商量妥当,此次各取五成便可......”
说话的是“明珠殿”李克菱。同样是女修,富玉蓉、卢启玲都是美艳少妇的形象,李克菱却满脸皱纹,声音苍老,看上去像七八十岁的老妪。
不过无人敢因此轻视于她。化神上人的皮肉骨骼早已淬炼得精纯无比,变化外形只在一念之间。表征年龄、声音,只是他们人生感悟、神魂至道的显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