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阿哥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聪明乖巧。虽然打小病灾不断,却从不阴郁敏感,整个紫禁城里怕是没有不喜欢他的。
正是因为秉性太好了,他的病逝才更让人打从心底里悲伤。
宜妃为此大病一场,差点儿跟着她担惊受怕了十多年的幼子一起去了。
好在胤禌头七后,胤祺的侧福晋刘佳氏前来侍疾时晕倒查出了有孕,才让宜妃重新有了精气神。
小儿子能留这么多年已经不容易,她还有两个儿子要管着,不能再病下去。
后宫纷争不断,皇子们年岁见长,最是容易出事的时候。
何况,郭络罗氏还是满清老姓,朝中势力不可小觑。若是她的儿子们受人挑拨,掺合到不该掺合的事,甚至兄弟敌对,她岂不是死不瞑目。
宫中丧子的嫔妃不在少数,宜妃她还撑得住。
康熙见宜妃恢复过来,心里也松了口气。
满后宫之中,如今康熙心中最重视的嫔妃还是宜妃。
三十五年,康熙北巡,恰逢太后大寿,少有的不能在宫中为太后庆贺。
饶是如此,宫中该置办的,比起往年一点儿热闹不减。一应事物,从太后生辰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
佟宛颜带着三个小胖墩儿,哄的太后合不拢嘴。
因着康熙不在宫中,太后心里原有的一丝难受,被这么一哄,顿时荡然无存。甚至,差点儿将康熙抛之脑后。
自上回康熙亲征噶尔丹起,胤礽养成了一旦和康熙分开,必有书信事无巨细奉上的好习惯。
这回也是照常,宫里的事儿不论大小,凡是一家子人的趣事儿,全写在了信上。
信使捏着信封的厚度,暗道没想到太子爷竟是个话唠。
北巡中的康熙,在路途停歇中,收到胤礽的亲笔信,沉甸甸的重量,让他哭笑不得。
裁开封口,康熙捋着胡子,笑眯眯的看着信,时不时的笑出两声。坐在边上的两个大臣,四目相瞪,心里对太子地位稳固的印象更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