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从摆在桌前的书堆中拿出这本书,随便翻了几个他还能推导的公式,确认无误后合上目录。
提笔在封面上写下“可进献”三个字,署名,用私印,然后唤人进来收拾这些书册。
他现在的任务就是写一份《进算术书表》,然后交给僚属润色。
正写着,官家身边的近侍突然来通知他准备明天上午到仁寿殿讲史,内容是《三国志·诸葛亮传》。
陈佑对历史只能说是有自己的理解,绝对说不上精通。不是说他不够格去给皇帝讲史,只是有比他水平高的人,选他过去就有些奇怪了。
当天下午,宫内传出消息:今天上午太后把官家叫过去,让官家给舒侯安排一个有实权的位置。
当然了,太后不可能说得这么直白,大抵是一些诸如“兄弟亲善”、“诸孙年幼”、“自家江山”之类的话语。
根据传言,官家起初不同意,结果太后“泣求”,官家“对泣从之”。
这都是传言,当不得真,太后和官家之间的争论细节都有描述,在宫中多次清理的当下,怎么可能有这样详细的消息传出来?
不过就在这传言传到陈佑耳中没多久,诏令舒侯权知工部,紧接着息侯出任宗正卿。
于此同时,陈佑还得知明日和官家一起听讲的还有两府相公并八座高官。
坐在英华殿内考虑一阵,陈佑早退了,他直接出宫前往书院。
他准备表忠心,行动是出一本小说,就像《京本通俗小说》那样发给说书人作讲古的底本。
现如今没有《三国演义》,但是已经有通俗的三国故事流传,陈佑就是安排人来写三国。只是同正统的三国不一样,别人是尊刘贬曹,陈佑这个不是,他直接吩咐作者以诸葛亮为主角,从诸葛亮躬耕南阳开始写起,一直到病逝五丈原。
主要内容就是诸葛亮忠心耿耿、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季汉尽忠,褒扬的是诸葛亮,同时贬低董卓袁绍甚至曹操司马懿。
就跟去年陈佑在书院讲《出师表》一样,这一本小说也是他用来表达对赵元昌忠心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