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昌现在已经确定冯道提议来书院看看的原因了,故而他也是笑道:“要是将明能入文庙,不知道史书上对我会是什么个评价。”
这时候,除了冯道之外,其他人全都眼观鼻鼻观心,垂着头抿着嘴一言不发,假装没有听到两个人的对话。
冯道也笑道:“便是陈将明没能入文庙,也不妨碍官家是一个贤明之君。”
“那不一样。”赵元昌摆摆手,“出一个能入文庙的臣子,那才能彰显文治之功。”
说到这里,他看向汪弘洋,指点着道:“你们这些人可要仔细着点,切不可把书院里的少年人给教偏了!”
汪弘洋连忙躬身:“陛下放心,我等必定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嗯,可惜将明于我,于国都有大用,不能留给你们专心研究学问。”
赵元昌说出这句,又引起一阵笑声。汪弘洋接话道:“山长也说过,咱们做学问,要于国有利,想来山长他也乐于为陛下效劳以求得天下太平。”
这话叫赵元昌面露满意神色:“此言甚妙,做学问要于国有利,你们能专心做好学问,就是大功臣!”
话音刚落,屋子内的书院众人就在汪弘洋的带领下齐声道:“臣等必不负陛下之望!”
赵元昌冯道在拿到那本小册子之后就离开了。
陈佑事后才得知了这个消息,仔细询问汪弘洋当时的场景之后,立刻反应过来这是冯道在帮他。
核心思想就一句话:陈佑想要开宗立派,十分注重名声。
翻译一下就是官家你不用担心陈佑,只要用道德把他拘束住,他不可能做自损名声的事情,可以放心大胆的用。
师父都做到这种程度,陈佑自然不能辜负,隔了两天就在真理堂讲了一堂名为“学问之难,难在纯粹”的课。主要内容就是让学术远离政治,同时让政治不要牵扯到学术。
这算是向皇帝表明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