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明末之巨宼逆袭> 第两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2 / 3)

湛凤光连忙陪笑道:“是,是!学生一定回禀岳丈让其严加管束。”

陈恭尹却道:“殿下,学生前日听陈将军说,大兴军接下来便要在广东招兵买马,罗巧也有意投军再立新功,不知……”

李元利打断了他的话,“确有其事!不过我大兴军早有规定,征兵只收良家子弟,作奸犯科者、曾投鞑虏者一概不收,这倒不是专门针对他一人。”

“原来如此。”陈恭尹本就是顺口提上一提,现在听李元利这样一说,反而让他们两个对大兴军又高看了一眼。

“明年开春便要科考,元孝、用喈,你们两个都是我极为看重的,接下来就不要再东奔西走了,好生温习功课,争取明年考个状元!”

“殿下,若是只考经义诗赋,学生倒还有些把握,可算学之类的杂学,学生只懂些皮毛,恐怕是要让殿下失望了!”湛凤光叹息着道。

增城湛氏七世祖湛若水在明朝弘治至嘉靖年间曾历任吏、礼、兵三部尚书,可算得上真正的书香世家。

但明代的科举考试,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第二场考论一首、判五条,诏、诰、表各一道,第三场考经史策五道。题目和答题都出自四书五经,答卷行文也必须按照严格的八股文格式。

也就是说,除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以及各种公文格式外,其他所有都是杂学,学了也没用,考试不考!

“经国济世,可不光是学会经义诗赋、道德文章就能够做到的!咱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农、工、商,而你所说的‘杂学’,其实也是国之根本。”李元利一脸严肃,“大兴军的枪炮,能自己行走的舟船,还有许多新的技术,都是应用数、理、化的成果!”

“道德文章与数理学术,二者相辅相成!”

要想改变古人的思维绝非一朝一日之功,但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在大兴军的科举考试将这些“杂学”提升到了和经义诗赋策论同样的地位,想来要不了几年情况就会大有改观。

就是现在的川黔湘几地,专学“杂学”的人也多不胜数,而且你千万别在他们面前说到“杂学”两个字,要不然读书人发起毛来也是很可怕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